首页
授道书院
授道学院
论文库
医案库
献方库
中医临证基础
医家:
年代:
1975年
开本:
32开
印刷:
铅印
出版/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试 读
收 藏
在线阅读
分享
摘要
《中医临证基础》是由现代北京医学院《中医临证基础》编写组编著的一部临证综合类中医著作。该书在1975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全书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常用中药、治法、治则、方剂以及常见病证的病因病理、辨证论治、简易方及成药等方面。这本书为中医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是中医学习和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籍。
目录
绪言我国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篇中医基本理论
第一章阴阳和五行学说
第一节阴阳学说
第二节五行学说
小结
第二章人体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脏腑
第二节经络
附关于经络实质的近代研究
第三章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气
第二节血
第三节精
第四节津液
第四章四诊
第一节望诊
一一般望诊精神气色形态
二局部望诊望舌望斑疹望指纹
第二节闻诊
第三节问诊
第四节切诊
第五章八纲
第一节表里
第二节一寒热
第三节虚实
第四节阴阳
附八纲辨证举例
第六章病因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疾病的发生
第三节病因证治
一风证证治
二寒证证治
三暑证证治
四湿证证治
五燥证证治
六火证证治
七痰证证治
第七章脏腑证治附气血证治
第一节心与小肠
第二节肝与胆
第三节脾与胃
第四节肺与大肠
第五节肾与膀胱
第六节气
第七节血
附脏腑证治举例
第八章热性病证治
第一节卫气营血证治温病概要
附卫气营血证治举例
第二节六经证治伤寒论概要
附六经证治举例
第三节热性病证治小结
第一章概说
第一节中药的性能
第二节中药的炮制
第三节中药的制剂
第四节应用与禁忌
附汤剂煎药注意事项
第二章常用中药
第一节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二辛凉解表药
第二节止咳化痰平喘药
一温化寒痰药
二清化热痰药
三止咳平喘药
第三节一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二清热解毒药
三清热燥湿药
四清热凉血药
第四节祛风湿药
第五节芳香化湿药
第六节温寒药
第七节利尿逐水药
一利尿药
二逐水药
第八节理气药
第九节理血药
一止血药
二活血化瘀药
第十节芳香开窍药
一凉开药
二温开药
第十一节安神药
一重镇安神药
二养心安神药
第十二节平肝熄风药
第十三节补养药
一补气药
二补血药
三补阴药
四助阳药
第十四节固涩药
第十五节消导药
第十六节泻下药
一润下药
二攻下药
第十七节驱虫药
第十八节外用药
附一脏腑用药简介
附二辨病用药简介
第三篇治法方剂
第一章治疗原则
第二章方剂组成和运用要点
第三章常用治法和方剂
第一节解表法
一辛温解表
二辛凉解表
第二节清热法
一清热泻火清气分热
二清热凉血清血分热
三清热解毒
四清脏腑热
五清化湿热
六清热润燥
第三节泻下法
一泻实热
二攻寒积
三逐水饮
四润肠通便
第四节和解法
一和解表里
二调和肠胃
三调和肝脾胃
第五节温寒法
一温中散寒
二回阳救逆
三温经散寒
第六节补虚法
一补气
二补血
三补阴
四补阳
第七节消散法
一消食导滞
二消症排石
三消痈排脓
四安蛔杀虫
第八节理气法
一行气解郁止瘠
二降气止逆
第九节理血法
一活血祛瘀
二止血
第十节祛痰法
一化痰止咳平喘
二消痰软坚
第十一节祛湿法
第十二节固涩法
一固表止汗
二敛肺止喘
三涩肠止泻
四固精缩尿
五固崩止带
第十三节安神法
第十四节熄风法
第四篇常见病证证治
一感冒
二咳喘
三眩晕
四头痛
五心绞痛及心肌梗塞
六泄泻
七痢疾
八胃脘痛
九黄疸
十淋证
十一水肿
十二痹证
十三神经官能症
十四血证
十五麻疹
十六流行性腮腺炎
十七流行性乙型脑炎48
十九小儿消化不良
二十月经不调
二十一痛经
二十二闭经
二十三带下病
二十四宫外孕
二十五更年期综合征
二十六疖痈
二十七急性乳腺炎
二十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二十九急性阑尾炎
三十急性肠梗阻
三十一急性胆囊炎及胆石症
三十二胆道蛔虫病
三十三急性胰腺炎
三十四荨麻疹
三十五湿疹
三十六口疮
三十七牙周疾病
附录常用成药
推荐
中医临证参考手册
中医临证便览
中医临证备要
中医基础
中医基础讲稿
中医基础讲义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一基础证候
中医基础学习指导
第一节基础证之鉴别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中医数据库
授道书院
中医论文库
中医医案库
中医献方库
会员服务
购买会员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
公司介绍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领导关怀
合作机构
广东杏林医学研究院
客服咨询
邮箱:zywx@aliyun.com
订阅号
客服微信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