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暑-病案一

年代:未知
医家:吴匊方
开本:32开
来源:
印刷:油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江XX 男 3岁 1955.9.20 身热不退,午后入夜热势益炽,不汗出,烦躁干呕,舌苔白糙,便溏溺赤,伏暑蕴郁胃中,更兼湿积食滞,宗王孟英法。 复诊:身热略减,干呕告除,舌苔由糙转润,舌本红赤,心烦口渴,此胃中虚热内蕴,津液亏耗,仍师王盂英法。 三诊:身热汗出,口渴心烦,脉数便秘,暑热伏邪在胃,仍守原意增损。 四诊:身热大减,夜眠亦适,但口渴仍甚,心烦未除,大便不通,小溲热赤,脉息细数,肌肉瘦削,暑邪仍在胃腑,宗增液汤合减味竹叶石膏汤。 五诊:身热仅微,略有口渴,夜眠较适,心烦亦减,大便已通,脉象转缓,余热未解,继以养清热。 六诊:身热益微,便通烦除,仅干咳、口渴、热病余邪、宗清络饮。 七诊:大病逐渐告愈,症状亦续消失,但肠中蕴热未清,致便溏色黄腥臭,心烦咳逆,小有微热。宗加味栀豉汤为病后调理之治。 八诊:病后食复,益加感冒,寒热往来,舌红苔糙,宗加味栀豉汤。 九诊:大病经治告愈,今胃津未复,液耗则烦躁,气血两亏,足跗浮肿,病后求食,而消化之力尚微,宜慎加调药,宗加味栀豉合养胃汤。 十诊:大病转危为安之后,宜慎风寒,节饮食,此摄生之道,乃食香蕉等甘腻之品,复加感冒风寒,体阴未复,外邪挟滞,以致发热,咳嗽,苔厚,当再调理。 十一诊:病愈后,但呛咳不休,鼻衄,此肺燥痰滞,宜宣肺化浊。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16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