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溢血-病案四
年代:未知
医家:李秀林
开本:16开
来源: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印刷:铅印
陈×,男,42岁,某县医生。代诉:昏迷、瘫痪、失语十天。患者十天前参加脑溢血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因劳累过度,感到头晕头痛,第二天早饭后突然晕倒在地,不省人事,左侧肢体瘫痪,面红气粗,县医院诊断为脑溢血。经降压、脱水、止血等药物治疗,病情不仅无好转,反而发烧,体温达38°℃,又继用抗菌素及羚羊角之类药物,仍未见效,于1972年12月22日转我院治疗。追问既往史,患者过去血压高达250/130毫米汞柱,且有慢性肝炎十多年。检查:神志木呆,闭口睁眼,呼之不应,嘴歪向右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存在,右侧较迟钝。右上下肢瘫痪,肌张力松弛。巴氏征(+),腱反射亢进。健侧血压145/120毫米汞柱。体温37℃。右腹壁反射消失。小便有时失禁。脉弦滑数。舌质红,苔黄而薄腻。诊断:肝风挟痰型中风。辨症:患者平素将息失宜,导致肝肾阴虚,肝阳偏旺。又因抢救危重病人,劳累过度,五志过极,致使心火暴盛,引动肝风,风乘火势,火借风威,风火相煽,血随气逆气随血上,冲破脑络,而血溢于络外,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热炼液成痰,阻于廉泉则失语。血阻于经络则气血运行不畅,故口眼歪斜而偏瘫,阳暴于上,故面赤气粗。气虚于下,开合失司,则小便有时失禁。舌质红,苔黄腻,脉弦而滑数,均是痰火内盛之明证。本症阴虚是本,阳亢是标。而当前的主要矛盾是风火为患,阳亢为急,急者治其标。治则:清热熄风,豁痰透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