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痉挛(中风痉厥)-病案四

年代:未知
医家:李秀林
开本:16开
来源: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张××,女,成,某干校干部。从1951年开始感到头晕,眼花,失眠,但没有引起注意。1952年夏季因头晕、眼花较重性医院检查为高血压,经治疗无好转,后出现眼肿、脸肿、腰痛,体重逐渐减轻。血压时高时低,常在180/100毫米汞柱左右。自1964年开始觉手足麻木,胸闷,胸痛,心跳加快。1967年作心电图诊断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以后血压高至200/135毫米汞柱。1968年,左半身轻度不遂,夜间盗汗,体重更轻。经治疗无效,1971年来本院求治。主要临床表现:头晕、眼花、失眠、胸闷、胸痛,心慌心跳,盗汗,脸及双下肢浮肿,手足麻木,左半身不遂。血压高至200/140毫米汞柱。脉象迟缓无力。舌质红绛无苔。辨证:患者素有高血压冠心病,久病则内伤阴津。肝肾阴虚,阴虚则肝阳上亢,迫血上行,故见头晕。又因肝开窍于目,目得血濡养则能视,今因肝血不足,不能上奉于目,故发眼花,头晕眼花于肾阴不足的关系也极为密切。阴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而手足麻木。阴虚不能制阳而盗汗骨蒸。心阳不振:气血流行不畅而胸闷,胸痛。心失所养而心慌心跳。肾虚阳气衰微,气化失常,不能制水而水气横逆,溢于肌肤则致脸及下肢浮肿。治则:镇肝熄风,滋水涵木,佐以利湿活络。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347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