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七案)

年代:未知
医家:冯金明
开本:32开
来源:甘肃人民出版社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心脏病。在《内经》中有不少的提示。《灵枢邪客篇》 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因其为烤 神之所含,在《本神篇》又提到。 “所以任物者为之心,心 者有所忆为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有思,因思而有 虑,因虑而有智。”所以称它为脏腑之主。宜所以有此能力,正如《五脏生成篇》所说:“诸血者皆属于心”。心虽 为主,但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亦必须获得各脏腑的健全合 作。若失去这个条件,双方都要受到影响,即互相发生相近 的病痛。就“心痛”来说,痛虽在心,而发病的原因早萌于 失去健全的某个有牵连的脏或腑。如《厥论》说:“如从后 触其心,伛偻者,为肾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为胃心 痛;痛如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为脾心痛;色苍苍如死 状,终日不得太息,为肝心痛;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 为肺心痛。”以上所说,从古人的经验中,必有所见之处。 从现在来说,因心主身之血脉,各种病变凡能危及血液循环 的,自然要牵及心的痛感。所以在心脏病的诊治中,必须顾 到发病起因的主要脏腑。如阴虚下寒,必兼温肾;气虚上 燥,必兼润肺;积郁多怒,必兼平肝;湿滞多痰,必兼理 脾。如此本标兼顾,心脏各病自易收功。但应注意勤检早 治,就不会有“心肌梗死”及朝发夕死的所谓“真心痛”。 药物方面,如四逆汤、附子理中汤、大健中汤、补中益气 汤、清气化痰汤、滚痰丸、妙香散、萎薤苦酒汤、乌头赤石 脂丸等,都可对症加减使用,都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546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