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学习仲景伤寒论临证治验

年代:未知
医家:邓克均
开本:16开
来源:红原县人民医院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发热是一个症状。根据病因、病位、病性的不同而临床上退热的方法也迥异。常用者有发汗退热法,清气退热法,消导退热法、通便退热法,补虚退热法等等。甘温除热法是补虚退热法之一种,适用于由于元气大虚引起的发热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曾先后用此法诊治11例病员,均收到满意效果。若症见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头痛恶寒,少气懒言,脉弱或虽洪大但按之虚软等症,属元气虚衰而发热者用之效果良好。一般服1—3剂发热可除。病案一:病员李××女、成人;住红原县城关镇、于1978年8月25日应诊。患者于三天前出现发热、头昏痛,出汗、心累,气短、精神疲倦、懒言、进食差,三天来发热持续不退,为中等度发烧,舌苔白润、质红,脉弱。就诊时由他人扶入诊断室。诊断:元气虚发热证治则:甘温除热法方药:补中益气汤党参15克黄芪20克白术12克陈皮10克当归10克升麻5克柴胡5克炙甘草10克8月26日服上药后发热有所减轻,精神好转,汗减少,进食增加,余症均有所改善。上方再进二剂。两天后复诊,未见再发热,余症好转。惟觉饮食不香,继以香砂六君子汤调理二剂而痊愈。病案二:李××男20岁红原县养路段工人,住院号18114号病员因患急性阑尾炎于1981年5月5日在我院行阑尾切除术。手术顺利,伤口一期愈合。但术后体温持续发热。先后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肌肉注射,并用四环素静脉滴注,口服解热止痛片等效果欠佳。于5月16日起单用中药治疗。(停用西药)病员系阑尾炎手术后而持续发烧,体温在38°—39℃之间。患者自述心中难受,心累,动则尤甚,时恶心呕吐清水,失眠,面色苍白,进食差,二便正常,脉大按之虚软,苔白润,质正常。诊断:元气虚发热证治则:甘温除热法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干姜、茯苓。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升麻5克柴胡5克干姜10克茯苓12克甘草10克5月17日服上药后未见发热(今日体温37.2℃)饮食大增,精神好转,已不恶心呕吐,昨晚睡眠尚可,苔白,脉缓。继续用上方一付,以巩固疗效。观察数日,未见再发热。按:在甘温除热法则的指导下,选方多用补中益气汤。此方为李东垣所创制。李氏根据《内经》“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而制定本方。在《脾胃论》中,李氏认为“内伤脾胃,乃伤其气……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故用甘温补元气之药,以治气虚身热内伤之火。其中黄芪为君,党参甘草为臣,白术健脾,当归补血,陈皮理气均为佐药,更用升柴升举清阳为引使,共成升阳益气,补中固卫之效。只要用之对症因劳倦而发热者热自除。临床所遇,发热的原因甚多,切忌一见发热便不分寒、热、虚、实,动辄投以苦寒。若遇内伤元气之发热,投之必犯虚虚之戒。甘温除热法为其正治之法矣!据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黄芪、党参、白术等药可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可增加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笔者认为:从免疫学观点看,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元气虚的发热证,可能与增加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有关。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61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