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

年代:未知
医家:张子宜
开本:16开
来源:马尔康县城关镇卫生所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1940年秋末在金川时,杜之母年60中风不省人事已三日,邀余往诊。视其面色赤黑,脉濡而涩,无汗。认为是中风症,即书小续命汤重加麻黄,当日服二剂,却无效果。第思病人平素身体健康,脉虽濡涩,而虚象不显着,面色赤黑而无汗,明明是外感引起。询问其发病情况,家中只能告诉:突然倒在地上,据此情况处方应当有效而却无丝毫影响,这是何故?反复筹思、夜不能寐。以其虚也,药中原有参芪,表实无汗,药中已有麻桂,且重用麻黄。仍不见效。结合脉象分析,必是中气虚寒,无力作汗,当助之以外力。次日嘱其家人用生姜一斤,大葱一斤捣烂用酒炒热,布包从病人鸠尾开始往下熨至肚脐,冷了再换。如此熨半小时,即见腹皮上毛孔处起水珠。停熨,嘱其家属为之盖严被盖,若出汗即来叫我。又过了半小时,果然周身出汗。病人一见我去,就说:“肚饿。”我即叫她家属准备稀饭,亦嘱她不要动,待汗自收后再吃。约过一刻钟其汗即收,神志已清、能够坐起。但右臂不能举、稍动即痛,改用加味四物汤:处方:生地18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6g,黄芪18g,僵蚕9g,羚羊角6g,磨兑服,钩藤9 g,桂枝12g、竹沥一小杯兑服,姜汁小半杯兑服、上方服六剂而痛止,但右手仍不能举,明是气血不足。上方已见效,还需补气。再用六君子汤加味。处方:潞党12g,白术12g,获苓12g,陈皮9g,法下9g,羚羊角6g磨兑服,附片9g,桂枝12g,天麻15g,钩藤9g,竹沥一小杯兑服,姜汁小半杯兑服,与加味四物汤轮服,调理三个月而痊愈。后一年此人又跌倒,再发中风症,但腹胀。从询问知发病之前,已十余日未大便,常胀痛。显然,症虽同而病因各别,胀痛者寒也。急则治标,处以三化汤。处方:厚朴15g、枳实9g、大黄9g、羌活9g、芒硝9g兑服。服下不久即大便数次,腹胀全消,乃止后服。此时病人体弱、不能起床。仍彷用上法理中汤加当归白芍同归脾汤轮服,不到一月即恢复健康。按:中风症状众所周知。治疗要点在于“中”字。惟其内虚才能中邪。若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矣。虚是本而邪是标。由于中风多见于老年人,气血不足,一旦跌仆惊骇、冷暖失宜,立即使正气失去平衡关系,外邪得以乘虚而入,此时扶正固然要紧,祛邪尤当先务。纯粹内动虚风者不多,关键是只要邪势既衰、就当立即扶正。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61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