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压痛点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18例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16开
来源:诏安县四都公社卫生院
印刷:铅印
院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运今尚无根治方法。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卫生路线指引下,我们在临床中发现支气管喘病人背部的一定部位有压痛点,进而使用压痛点深部皮下理线疗法,治疗26例,取得较满意的镇喘效果,现将18例随访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8例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10岁以下者2例,11至20岁3例,21至80岁8例,81至40岁6例,50岁以上4例。病程1年以内8例,2年以内5例,3至10年6例,10年以上4例。中治疗方法1、压痛点寻找法:令患者俯卧,用直蚊式铅之尖端,在患者背部,先于足膀脱经一侧周围由上而下地压追皮肤,寻找酸或痛最明显的一点,即为压痛点。用1%龙胆紫点涂为记号。再用同法在对侧寻找压痛点。2、手术方法:背部皮肤进行局部常规消毒,压痛点用1%普鲁卡因2毫升局麻,将三角皮肤缝合针穿上羊肠线,使羊肠线对折成双条,然后在离压痛点上方2厘米处由上而下穿入深部皮下,于压痛点下I—2厘米处出线,随后剪线,外敷消毒布后局部固定,对侧用同法进行理线。在理线过程中应尽量埋深手来中只要一侧出现酸、麻、胀感,效果就佳,未后均朱发现不良反应疗效情况:18例随访结果:有效者16例,其中术后一年半以上未复发者4例;术后3个月未发作者9例;术后发作次数减少,症状减轻者3例;有效率达89%。无效2例,其中一例术后10分钟出现哮喘,经血检证实为嗜伊红细胞增多症。典型病例:患者李巧珍,女58岁,哮喘反复发作已6年多,病后常咳,多疫,经服中西药,效果不佳,反复发作。在门诊行压痛点埋线治疗(压痛点位于第五胸椎两侧,对称相距12厘米)。术后第2天学喘开始减轻,但咳多疫未减,配合中药祛炭剂治疗2天后哮喘停止发作,咳等随之渐意,也今2年未见哮喘复发。体会:我们在新医疗法应用羊肠线穴位埋藏治疗哮喘的启发下,在18例嘴喘病人背部寻找出最明显反应点—压痛点,行羊肠线理藏术,有效率达89%。18例哮喘病人压痛点检查结果分布如下:在第3胸椎两侧者2例,第4胸推两侧者5例,第5胸椎两侧者9例,第6胸椎两侧者2例。在18例中压痛点都是对称存在,双侧压痛点相距6至10厘米者12例,相距11至15厘米者6例。
图片正文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126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