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体会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16开
来源:龙溪地区医院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我院在治疗四肢骨折的实践中,发扬祖国医学用多层小夹板固定的优点,把中医的精华和西医的长处相结合,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院自一九六一年一月至一九七一年底,十年中有病历可查的716例四肢骨折的住院病例总结如下临床瓷料一一般资料:本组716例,包括成人及儿童的外伤性骨折,不包括病理性骨折。其中男性527例占78.6%,女性189例,点26.4%;16岁以下儿童326例,占55.4%,成人391例,点54.6%,尤以儿童的肽骨上骨折和股骨骨折发病率最高,占半数以上(详见表);职业:成人中农民200例,点51.1%,工人115例,占29.4%,其余为干部及家庭妇女,占19.5%。8二、骨折分类:D新鲜骨折与陈旧骨折:从外伤发生到就诊时间看,骨折后超过一周以上才来院就诊者称陈旧性骨折;骨折发生在一周以内者称新鲜骨折:本红陈旧性骨折计51例占全部病例之7.7%,其中骨折发生到就诊时间最长者达74天。各部位新鲜骨折与陈旧骨折比较见表二。②闭合性骨折与开放性骨折:骨折部位伴有与外相通之创口称开放性骨折,骨折部位无创口的称闭合性骨折。本组开放性骨折计70例,占9.8%;开放性膏折常因感染影响骨折愈合时间和治疗效某。治疗方法一、整复:骨折的整复力求二次复位般多采用手法整复,而在肌内发达部位,如股骨、解胖骨骨折时则先采用西医的骨牵引或皮牵引;纠正重送后再行复位,对于陈泊性骨折病例在错位意合,影响功能的情况下,可采用麻醉下重新折断后,按新鲜骨折重新整复。手法整复首先要细心触摸领会骨折的错位情况,然后拔伸车引,使骨折断端重叠分离,再依骨折不同移位方向,将断端向相反方向端提禁正。对前臂双骨折应使用分骨手法,使互相靠拢的两骨折断端得以分开。远近骨折端相应稳定,双骨折就可以象单骨折一样复位。至于某业骨折单靠率引难以完全将骨折断端拉开,则应采用折顶手法,先加压骨折断端的成角,至断端骨皮质已相顶时,则骤然反折,以达到骨折对位斜形骨折伴背向移位者宜用回旋手法,将下骨折段旋转至上骨折段之后方或前方方可复位,否则单纯使用纵轴率引,虽用力很大,也不易拉开重叠,无移位的骨折仅子以夹板固定即可。六向式的间时分进骨对土呗乳立骨折复位后,还需循局部肌内走向予以轻轻胶摩术以利舒筋活络,散游消肿。新二多层小夹板固定方法门最总计宝国①木夹板:根据胶体长短及骨折部位不同,选择不同头小厚薄的的木夹板2-8块,在夹板上铺一层薄棉垫并以细带衰扎。②杉皮板:将杉木皮削成厚0.1—0.2公分,宽2-8公分,长8-15公分而成。依症用4-10片。③杉皮垫:将杉木皮削成0.1-0:2公分厚度后,再按骨折部位不同,制成不同形状大小之衫皮垫,常用杉皮垫有:平形垫、样形垫、蝶形垫、塔形垫分骨垫如图再单工1.平形垫2.梯形垫3.蝶形垫4.塔形垫①杉皮垫放置:骨折复位后,助手仍维持牵引,防止再次移位,术者在骨折部位铺上一层薄棉花垫并以细带缠绕4-5周,再按骨折部位不同,选择所需的杉皮垫准确安放在骨折断端的适当部位,原则上按骨折移位相同的方向),为了使杉皮垫放置准确,最好先用钢笔标出骨折断端位置,当杉皮垫安放准确后仍以细带缠绕2-3周使杉皮垫紧贴骨折部位。②杉皮板固定:杉皮垫放置后继续将长短合适的移皮板以细带缠绕并逐块的按骨折的具体要求依次安放在骨折部的周围排列成一周;使杉皮板紧贴在骨折部位,每条杉皮板之间隔约0.5公分左右。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126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