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祖国医学中的反佐疗法

年代:未知
医家:邹云翔
开本:16开
来源:江苏新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祖国医学上常用的反 佐疗法充分地证明了毛主席的这一光辉哲学思想。151c曾·涨细中中 人体生理机能的正常与健康,必须赖阴阳为之维护。正如《内经》所说的“阳以毓 阴,阴以抱阳”,阴阳必须相对地平衡协调,否则就是阴阳偏胜,,就可能病变为患,产 生疾病,沒有那一种疾病不是阴阳偏胜的结果。所以我们认为,阴阳偏胜是疾病发展过 程中的矛盾的普逼性。《内经》中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内经阴阳应象大 论)。医生的职责就是补偏制胜,协调阴阳,使人体阴阳得到相对的乎衡,从而消除疾 病,解除病人的痛苦。《内经》上还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別阴阳”(内经阴阳应 象大论)。王冰也说: “別于阳者,则知病处,别于阴者,则知死生之期”。这都是说 明阴阳这个矛盾统一体在人体疾病发展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是贯彻始终的,是极其重 要的。阴阳偏胜所出现的症状,正如《内经》上说的,“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祖国 医学在补偏制胜,协调阴阳方面除了“热者清之,寒者溫之”的正治法外,还有一种重 要的方法,叫反佐疗法。 兔 世之 事物的变化,有时是极其复杂的。我们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重寒则热,重热则 寒”的特殊现象。例如有的病人明明是寒症,须用姜附之类溫热药治疗,可是却偏偏会 出现高烧、谵语等假热现象。在这种复杂况情下,医生如果按照常规走路,浪孟地使用 芩连之类寒凉药,非但不能减轻病情,而且还可能促使病情急剧恶化。这种现象,明朝 的张景岳说得很清楚: “物极则变,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之义。盖阴阳之气,水极则 似火,火极则似水,阳盛则隔阴,阴盛则隔阳,故有眞寒假热,眞热假寒之辨,此而错 认,则死生反掌。”他还说: “假热者,阴证似阳,水极似火也,外虽热而内则寒,脉 微而弱,或数而虚,或浮大无根,或弦芤断续,身虽炽热而神则静,语虽谵妄而声则 微,或虚狂起倒而禁之则止,或蚊迹假斑,而浅红细碎,或喜冷水而所用不多,或舌胎 面赤,而衣被不撤,或小水多利,或大便不结,此则恶热非热,明是寒症,所谓寒极反。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53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