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授道书院
授道学院
论文库
医案库
献方库
二十二经脉
年代:
未知
医家:
开本:
32开
来源:
印刷:
铅印
出自:
《中医师手册》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立即登录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
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编写说明
导言
序
上篇基础理论
第一章脏象学说
一脏腑的生理功
二脏腑之间的关
第二章经学
一经络系统的
二十二经脉
一名称分类及循行部位四肢部分
二走向和交接规律
三表里关系
四流注次序
五循行路线与病候关系
三奇经八
一各脉名称功能与病候举
二循行路线
四经络的生理及其应用
第三章四诊
一望诊
一望神
二望舌
二闻诊
一闻声音
二闻呼吸
三闻体气
四闻口气
三问诊
一一般内容
二现在症状
四切诊
一二十八脉的脉象与主病
二常见兼脉与主病
第四章辨证
一八纲辨证
一阴阳辨证
二表里辨证
三寒热辨证
四虚实辨证
二病因辨证
一六淫辨证
二七情辨证
三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
二肺与大肠
三脾与胃
四肝与胆
五肾与膀
六脏腑兼病
四气血津液辨证
一气病辨证
二血病辨证
三津液辨证
五六经辩证
六卫气营血辨证
七三焦辨证
中篇临床各科
第一章内科
一时行温病
一风温
二春温
三暑温
四湿温
五秋燥
六伏暑
一感冒
二内伤发热
三咳嗽
四喘证
五哮证
六饮证
七肺
八肺痨
九肺痈
十胃脘痛
十一呃逆
十二噎膈
十三呕吐
十四泄泻
十五霍乱
十六痢疾
十七便秘
十八腹痛
十九胁痛
二十黄疸
二十一湿阻
二十二积聚
二十三奔豚气
二十四鼓胀
二十五水肿
二十六淋证
二十七癃闭
二十八消渴
二十九遗精
三十阳痿
三十一腰痛
三十二虚劳
三十三血证
三十四惊悸征
三十五胸痹
三十六头痛
三十七眩晕
三十八中风
三十九不寐
四十郁证
四十一癫狂
四十二痫证
四十三厥证
四十四茎证
四十五破伤风
四十六痿证
四十七痹证
四十八疟疾
四十九虫证
五十汗证
五十一痰证
五十二瘀证
五十三昏迷
第二章外科
内治法简
外治法简
二疔疮
三疖
四疽
一有头疽
二无头疽
三疽囊内陷
五发顾
六流注
七流痰
八瘰疬
九腺疮
十褥疮
褥疮
十一阴
十二乳病
十三皮肤疾病
十四肛肠疾病
一痔
二肛裂
三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四肛瘘
五脱肛
六直肠息肉
七肛管直肠癌
附1痔疮专科住院病史记录
附2肛漏专科住院病史记录
附3肛门检查法
附4痔疮疗
附5肛裂扩创术
附6肛漏手术
附7肛管止血
附8气囊袋止血法
第三章妇科
一月经病
一经行先期
二经行后期
三经行先后无定期
四月经过多
五月经过少
六崩漏
七经闭
八痛经
九经行吐衄
十经行发热
十一经行便血
十二月经前后诸证
十三绝经前后诸证
二带下病
三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二流产证治
三妊娠心烦
四妊娠肿胀
五子痫
六妊娠其他症
四产后病
一产后出血
二产后血晕
三产后发热
四产后恶露不绝
五产后病
六产后腹痛
七产后排尿异常
八产后大便难
九产后自汗盗汗
十产后惊悸恍惚心烦
十一产后劳
十二产后诸痛
十三产后缺乳
十四乳汁自出
五妇科杂病
一不孕症
不孕症
二脏躁
三其他症
第四章儿科
五脏辨证
二各论
一初生儿疾病
1不乳
2大便不通
3小便不通
4胎黄
5脐风
6脐部疾患
7赤游丹
8鹅口疮
9滞颐
10硬肿
二时行疾病
1感冒
2肺炎喘嗽
3顿咳
4麻疹
5风疹
附奶麻
6烂喉痧
附四种发疹疾病鉴别表
7水痘
8小儿夏季热
9小儿暑温
10小儿麻痹症
11疫毒
12腮
三小儿杂病
1惊风
2积滞
3疳证
4小儿腹痛
5泄泻
6呕吐
7遗尿
8解颅自陷自填
9鸡胸龟背
10五迟五软28
11痫证
第五章针灸科
一腧穴
一腧穴的定位
二腧穴的作用
三穴各论
1十四经常用腧穴
2常用奇穴
3耳穴
三治疗
一取穴原则
二取法原则
三治疗各论
1内科病证
2妇儿科病证
3外科五官科病证
附针刺麻醉
第六章眼科
一五轮辨证
二常用治法
一内治法
二外治法
三各论
一胞睑疾病
二两眦疾病
三白睛疾病
四黑晴疾病
五瞳神疾病
第七章耳鼻喉口腔
一异物入耳
二耳
三耳疖耳疮
四旋耳疮
五脓耳
六脓耳变症
七眩晕
八耳胀耳闭
九耳鸣耳聋
二鼻科
一鼻
二鼻疔
三鼻空34
四鼻藁
五鼻航
六鼻渊
七鼻衄
八鼻痔
九酒渣鼻
三喉科
一喉痹
二喉痈
三乳蛾
四喉风
五疫喉
六喉癣
七飞扬喉与悬旗风
八喉息肉
九喉瘤
十骨鲠
十一咽疮
十二喉疗
十三喉菌
十四失荣
四口腔科
一牙痛
二齿
三牙
牙胶痛
五牙宣
六口疮
七口糜
八鹅口疮
九唇风
十唇疔
下篇临床常用药物与方剂
第一章临床常用药物
一发散风寒药
二发散风热药
二清热药37
1清气分热药
2清热燥湿药
二清热凉血药
三清虚热药
四清热解毒药
1主要用于温热病的药
2主要用于疮痈肿毒的药
3主要用于泻的药
4主要用于咽喉肿痛的药
五清热明目药
三抗疟
四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温化寒痰药
二清化热痰药
三止咳平喘药
五芳香化湿药
六消食
七行气药
八泻下药
一攻下药
二润下药
三峻下逐水药
九驱虫
十开窍药
十一温里药
十二平肝药
一平肝息风药
二平肝潜阳药
十三安神药
十四利水渗湿药
一利水消肿药
二利尿通淋药
三利湿退黄药
十五祛风湿药
一祛风湿止痹痛药
二舒筋活络药
三祛风湿强筋骨药
十六止血药
一收敛止血药3
二凉血止血药
三活血止血药
四温经止血药
十七活血祛瘀药
十八抗癌药
十九麻醉
止痛药
二十补益药4
一补气药
二补阳药
三补血药
四养阴
二十一收涩药
一止汗药
二止泻药
三涩精缩尿止带药
二十二外用药
用药配伍禁
妊娠用药
中药炮制
旧市制与公制计量单位换算表
第二章临床常用方
一解表
一辛温解表
二辛凉解表
三扶正解表
二泻下剂
一寒下
二温下
三润下
四逐水
五攻补兼施
三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
二调和肝脾
三调和肠胃
附治疟方
四清热剂
一清气分热
二清营凉血
三清热解毒
四清脏腑热
五清热祛暑
六清虚热
五温里剂
一温中祛寒
二回阳救逆
三温经散寒
六补益剂
一补气
二补血
三气血双补
四补阴
五补阳
七固涩剂
一固表止汗
二涩精止遗
三涩肠固脱
四固崩止带
八安神剂
一重镇安神
二滋养安神
九开窍剂
一凉开
二温开
十理气剂
一行气
二降气
十一理血剂
一活血祛瘀
二止血
十二消导剂
十三祛湿剂
一芳香化湿
二清热祛湿
三利水渗湿
四温化水湿
五祛风湿
十四祛痰剂
一燥湿化痰
二清热化痰
三润燥化痰
四温化寒痰
五治风化痰
十五治风剂
一疏散外风
二平熄内风
十六治燥剂
一轻宜外燥
二滋润内燥
十七驱虫剂
十八涌吐剂
附1常用中成药备表
附2人体检验正常值
附3中医病历书写格式与要求试行
方剂索引
备用方剂索引
购买服务
共计 558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
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中医数据库
授道书院
中医论文库
中医医案库
中医献方库
会员服务
购买会员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
公司介绍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领导关怀
合作机构
广东杏林医学研究院
客服咨询
邮箱:zywx@aliyun.com
订阅号
客服微信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