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祖国医学做好饮食护理
年代:未知
医家:曲文风
开本:16开
来源:大连市中医医院
印刷:铅印
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是,饮食失宜,则又常导致疾病的发生。中医理论认为,食物和药物都是在调节整个机体的阴阳,使之阴平阳秘,从而达到相对平衡的健康状态。笔者根据中医理论,指导饮食护理,体会如下:一、饮食护理有助疾病的康复《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篇》日:“凡饮食滋味,以善于身,食之有妨,仅能为害,切见时人不闲调摄,疾病竟起……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说明善于调理饮食与病相宜,反之则与身为害。我院在开展责任制护理中,运用中医理论加强病人的饮食护理工作,根据不同的病情,调节不同的饮食。老年病人因肠管蠕动,消化吸收、排泄能力降低,在饮食上我们则配以清澹饮食为主,不食或少食膏梁厚味,食物不宜过凉,进食不宜过饱。对于手术后或消耗性疾病的病人,则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个体的差异,制定出不同的饮食护理计划,受到了满意的效果。叶天士对热病愈后的饮食护理中指出“乱进食物,便是助热,推清误之味,与病不悖,自来热病,最怕食复,劳复、举世俱闻,非臆说也。”在护理病人中,因病后饮食不节,反复发病者是很常见的。临床上常见的胆系感染病人每次发作常常是由于饮食不节而引起。另外一些糖尿病的病人,如果能合理安排饮食也常常可以不用药物治疗。所以在护理病人中正确地指导病人的饮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二、饮药期的饮食忌宜对于病人服药期的忌宜饮食,我国历代医家说法不一,但在临床中的现实意义是不可否定的。药物的相生相克,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特点,饮药期间的饮食配伍得当则能增强药物的治疗作用,仅之配伍不当,则能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甚至产生其毒性作用,有碍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康复。在临床中,寒证忌生冷,热证忌辛温,阳虚忌寒凉,阴虚忌温热。张仲景主张在治疗外感风寒证时,采用服药后再喝热粥的方法,以助药力,并主张患病期间要禁食某些生冷、粘滑、滋腻、辛辣等食物,开创了食物忌宜的先例。《素间。热论》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素间五脏生成篇》曰:“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移而毛拨多,食辛,则脉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疼而发落”。现代科学家研究证明:祖国医学对饮食禁忌,服药忌宜是有根据的,如人参补气,萝卜破气,一补一破抵消了补益作用,因此服用人参时忌萝卜。又如水肿病人少食咸,尿毒症,肝昏迷病人尽量避免蛋白质的摄入,腹泻的病人忌食油腻肥甘等。但是日常生活中,常用桂皮和生姜同锅煮肉,食后并末感到不适,桂皮和生姜二者性味均为辛温,而为何要禁忌呢?这些有待进一步研究。食物忌宜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内容,掌握常用食物的性味,配伍与病证相宜与药物相合的食物,有助于病人的康复。三、合理的饮食可以延年益寿被人们尊称为药王的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为医者,当调察病源,短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我国历代着名医者,身体力行,养生有道,百岁以后还耳聪目明,着书立说,这足以说明了饮食合理之重要。日本人的平均寿命男子为74.32岁,居世界第二位,女子为79.66岁,居世界之首。学者们认为,这与日本人合理的饮食营养有关,与日本人每日善食营养结构有关。日本人每日善食中,平均营养摄入量蛋白质12%,脂30%,碳水化合物58%,其中旦白质主要来自大豆和鱼类,这与西方国家不同,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日本人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学者也在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得出结论是:1、多食稻米或偏食稻米的地区,人口寿命比以面粉为主食的地区要短。这是由于以米为主食者,一般都口重,吃盐多,则高血压中风的发病率高,因此,缩短了平均寿命,2、经常吃海蟹和大豆的地区、特别是习惯吃全鱼(小鱼烹酥,连骨带刺都吃)的人,寿命相当高。3、蔬莱多、种类丰富,尤其是常吃胡萝卜,南瓜的地区,多为长寿区。当然只吃鱼而不吃蔬菜也不能长寿。俗语说:“三分治疗,七分调养,”“药补不如食补”。在护理工作的实践符中,饮食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合理的调养饮食,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祖国医学关于饮食护理有独到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在临床上指导病人饮食调养做好饮食护理,将是我们护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好祖国医学,掌握和研究食物(包括药物)的性昧,作用,做好辨证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