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慢性肾炎的肾阳虚和肾阴虚的临床意义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16开
来源: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祖国医学认为肾炎的发病机理之一是脏腑虚损,尤以平素脾肾阳虚为主。在中医理论中,把肾阴肾阳看成为五脏六腑阴阳的根本。为了解肾阴虚和阳虚在慢性肾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我们曾对肾阳虚和肾阴虚分别选择其中的主要症状为指标,进行了分类。即肾阳虚标准有:神疲倦怠、肢凉怕冷、腰酸痛、食少纳呆、面色㿠白、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等:肾阴虚标准有: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潮热盗汗、少麻多梦、头目眩晕、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101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