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口脉分三部的研究
年代:未知
医家:杜征,关汝耀
开本:16开
来源:广州中医学院
印刷:铅印
本文就寸口脉分三部的问题进行了以下的研究:(1)寸口脉部分三部诊法的临床研究:从临床实践的客观事实出发,肯定了在相同的病理生理条件下,寸口脉可同时诊得不同脉象,其基本规律是:浮脉多见于寸,沉脉多见于尺,弦脉多见于关。寸口脉分三部的诊法,有助于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2)寸口脉局部解剖的研究:通过活体观察及尸体解剖的方法研究发现如下:①寸口部的外部形态学特点:寸口三部外形的划分,由关部的隆突,将寸、尺部分开而成三部;②寸口脉三部的解剖结构:a.骨骼:关脉底面的桡骨腕关节面掌侧缘的膨大隆起,是关脉和关部高起,及将寸口脉分为三部的基础;b.肌肉:前臂下端的拇长屈肌,较高于尺脉底面的旋前方肌,桡骨腕关节面掌侧缘高起,一肌一骨在尺脉二端高起,成为尺脉向深面弯曲、形成动脉弓(暂称之为寸口脉第一弓)的力学固支点:c。血管:关脉、寸脉及桡动脉的终端主干分支——掌深支鼻烟窝段,构成一向上向前的动脉弓(暂称为寸口脉第二弓)。其支点,一是在关、尺之间;二是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在平臂仰掌位,动脉弓基本在垂直而与前臂纵轴线平行的平面上。关、寸脉属弓的上支,关脉略向上行,寸脉略向下行;d。皮肤:寸部皮肤较松弛,皮肤至底部骨面空间较大;关部及尺部皮肤较紧张,关部皮肤至底部骨面的空间较小。(3)流体动力学的研究:①胶管模拟寸口脉的流体力学试验:发现水流能使胶管弓变得更弯。其基本原因,一是压强使胶管伸长而变得更弯曲;二是弯曲水流离心力使胶管向大弯侧扩张、移位;②活体上研究寸口脉第二弓的力学特点:有关试验重复了胶管弓的结果,即搏动时向大弯侧移位的力学特点;③在胶管及活体上反复证实:在弯曲流体及压强的作用下,尺脉向深面扩张、移位而搏动,寸脉向上扩张、移位而搏动,关脉向上扩张(移位则较少)而搏动。这是寸口脉分三部的流体力学基础,其结果使尺脉易见沉,寸脉易见浮。通过试验,切按模拟寸口三部脉的胶管,结合临床实际,分析三部脉周围结构对脉象的影响;因尺部底面肌肉的缓冲作用,尺脉必须重按,使肌肉被压得紧实后,引起尺脉被反搏向上,脉搏才应指有力,而致尺脉沉按才有力;关部皮肤至底部骨面间隙小,骨对血管的反搏作用较有力,易切按得清晰的脉象,在中取易诊得有力的脉搏;寸部皮肤至底面骨组织间隙大,寸脉易由沉而浮起,浮时为移位性搏动,故搏动应指力较小,伴浮动感,沉时皮下疏松组织较多,而脉象较模煳而较弱。综合临床、解剖学及流体力学的研究,本文认为:寸口脉三部可同时诊得不同的脉象,其基本规律是:寸脉易由沉而浮,易见浮脉;尺脉重按有力,易见沉弱脉;关脉浮起不及寸脉显着,中取有力,易见弦、缓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