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原性心脏病”
年代:未知
医家:许公岩,林杰豪
开本:未知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
印刷:铅印
常××男40岁住院号:878277住院日期:1974年1月9日~1974年2月26日。主诉:喘咳加重,心慌气憋,浮肿尿少已半月余。病史:患者自3岁起开始咳嗽痰多,随后每年春秋气候变化即经常犯病,经中西药物治疗后证候可暂时缓解,夏季天暖则证候消失可从事一般体力劳动,自1963年后病情开始加重,每次发作时感觉心慌、气憋、不能平卧,下肢浮肿,曾出现三次腹水,同年作肺大泡切除及心导管术。1973年10月感冒后病犯,喘咳,气憋,心慌,一周无尿,诊为“肺心病”。住院治疗40天,证候好转而出院。出院后一个月又因感冒,喘咳痰多,心慌气憋,浮肿尿少,胃堵纳呆,经治疗无效乃来我院急诊入院治疗。体检:血压120/80毫米汞柱,脉搏116次/分,呼吸16次/分,体温36℃。神清合作,慢性病容,面部浮肿,呼吸困难,唇甲紫绀,皮肤巩膜无黄染,颈浅淋巴结不大,颈静脉怒张,咽(一),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胸廓呈桶状,双侧对称,肋间隙增宽,右侧胸背部可见一条约30厘米长之手术瘢痕,两肺可闻干性罗音、哮鸣音,心率116次/分,心律齐,未闻病理性杂音,P2>A2,腹部稍膨隆,无肿块及压痛,无移动性浊音,肝于剑突下4厘米压痛不明显,脾未触及,脊柱无畸形,肾区无叩痛,两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检查:白细胞计数9,100,大便常规正常。尿常规:蛋白定性(±),镜检:红细胞偶见,上皮细胞0~2。入院前胸透为肺气肿,肺心型心脏。肝功能试验:射浊、转氨酶均正常。肾功能试验:非蛋白氮26毫克%,二氧化碳结合力49容积%。血清钠136毫当量/升,血清钾5.1毫当量/升,血清钙9毫克%,氯化物640毫克%。17-羟9.2 mg/24小时。心电图:心电轴右偏,心率100次/分,肺型P波(PⅡ、Ⅲ、 AVE、V3R高尖0.4毫伏)。脑血流图:左右脑供血及脑动脉弹性基本正常。诊断:1.慢性喘息性气管炎合并肺气肿。2.肺原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代偿期。治疗经过:入院后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于1月28日会诊时见患者颜面浮肿,全身发胀,咳嗽痰多呈白沫状,胸闷气短,心慌气憋,唇甲轻度紫绀,皮肤搔痒,胃脘胀闷,口干尿少,便溏日二行,素嗜茶水,舌暗稍胀,苔满薄白腻,脉沉细滑弦有力。【辨证】寒湿伤脾,痰浊阻肺,病久血瘀,气血不足。【治法】健脾宣肺,温化寒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