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毒热炽盛,清浊不分
年代:未知
医家:郗霈龄,郗云霞
开本:未知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
印刷:铅印
林××,女,22岁,会诊病历,住院号:497061,入院日期:1964年6月22日,会诊日期:1964年7月27日。患者因心悸气短二周,近五天来发热,诊为急性心包炎而入院。入院后检查:体温最高达41℃,持续不退,心率120次/分,心尖区有舒张期奔马律,胸透发现心脏向左侧扩大,心电图检查:示有心肌损害。化验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1:800,蛋白电泳:白蛋白49.4%,球蛋白甲16.0%、甲213.1%、乙10.1%、丙21.4%,血沉第一小时64毫米,第二小时94毫米,血培养(一)。初诊为风湿或结核所致急性心肌炎。开始使用抗风湿及抗结核药物治疗,病情一度好转。7月15日发现谷丙转氨酶升高(275~580单位)后,停用雷米封。7月21日全身出现弥漫性、粟粒状红色丘疹,压之退色,口腔粘膜出现溃疡并有出血点。体温又升高至39℃以上。经会诊考虑为过敏性药疹,立即停用链霉素、阿司匹林等药,体温持续升高,最高达41℃。7月26日面部丘疹融合成水疱,时有恶心呕吐,大便日泄十余次,7月27日大便无数次,水样便,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诊断为过敏性药疹并发金葡肠炎。7月27日下午急请郗老医生和赵炳南老医生共同会诊。当时证见:体温39.4℃,神志迷蒙,喃喃自语,语音低微,头面部浮肿,红色疱疹融合成片,遍身红斑,上半身尤重,按之不退色,口不渴,时泛呕恶,吐出为食物,便泄无数次,尿短赤。舌象:苔净、舌质绛紫。脉象:弦数。【辨证】暑湿外感,化热入营,毒热炽盛,欲犯心包,湿热中阻,清浊不分,以致泄泻无度。【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斑为主,佐以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