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维滨

年代:未知
医家:苏健
开本:32开
来源:吉林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募 (膜)原学说早在《内经》即有论述,如《素问· 举痛论》“寒气客于胃肠之间,葛原之下”,《素问·疟论》“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唐宋医家或偶有论述,但 均殊欠系统;至明末吴又可提出温疫乃疫戾之气伏于膜 原的理论,方使募原学说得到很大发展,如《温疫论》原病 篇说:“温疫之由···邪自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 腑,外不在经络,舍于夹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 乃表里之分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是也。” 《温疫论》行邪伏邪篇又说:“所谓温疫之邪伏于膜原,如 鸟栖巢,如兽藏穴,营卫所不关,药石所不及。至其发也, 邪毒渐张,内侵于腑,外淫于经,营卫受伤……·方其浸淫 之际,邪毒尚在膜原,必待其或出表,或入里,然后可导 邪而去,邪尽方愈”。明确地指出温疫之邪侵入认体的途 径、病变部位及治疗原则,后世温病学家如余师遇、戴北 山、刘松峰、陈耕道、熊立品等予以高度评价,并继承了 邪伏膜原理论。 邓老对邪伏膜原学说和又可治温理法,十分服膺,并 用于临床。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550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