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治疗石淋的临床体会
年代:未知
医家:李汉雄
开本:16开
来源:中山县中医院
印刷:铅印
祖国医学对石淋早已有记载,《金匮》一书认为是热在下焦所致,《诸病源候论》则认为是肾虚而膀胱湿热所致。一、病因病机:平素多吃肥甘酒热之品,以致湿热蕴积于下焦,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尿中杂质结为砂石,小者如砂,大者如石,或在于肾、或在输尿管,或在膀胱,或在尿道。二、临床表现:结石大小、多少不等,呈单侧者占绝大多数、大约85—90%)双则少数,肾以下结石,横直径在一厘米以下者最多。1.疼痛——与结石形状有关,若表面园滑少痛,表面粗糙或呈三角形者痛甚,且绞痛发作后多有血尿。疼痛多呈绞窄性或持续性剧痛,有恶心,大汗淋离,偶有虚脱。局部有压痛或肾区有明显扣击痛,有时疼痛放射至下阴。2.小便改变——疼痛发作后多有血尿(肉眼血尿或显微镜下有红细胞)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或来中断。3.一般三测正常(体温、脉搏、血压)或体温偏高(合并感染时)或血压稍低。4.Ⅹ光腹部平片或肾盂造影协助诊断。三、病例选择:中医中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症要“有的放矢”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对肾以下(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石1×0.5Cm以下的效果好,结石数目多少均可。对于肾(特别是铸型结石)或膀胱的巨大结石效果差,要及时介绍病者到外科手术治疗,不能盲目投以大量的利尿药,不但石不能排出,反致体虚,不利于手术。四、治疗原则:利水通淋,活血祛淤,引石下行,扶正祛邪。常用:自拟土金汤。药物:金钱草、土茯苓,木通——利水通淋,丹参、益母草——活血祛淤,鸡内金——消石、北芪——补中益气。加减:(1)体虚久病,形气不足者加党参、杞子。(2)血尿加:白茅根、仙鹤草、大小蓟、蒲王。(3)疼痛加:延胡、琥珀、木香或沉香(后下)。(4)有炎症加:生地、蛇舌草、羊蹄草。五、病例介绍:近几年来,自己在自拟“土金排石汤”的治疗观察中,收到一定效果。在现存的十四个标本病例中,年令最小的二岁半;年令最大的五十二岁。年令二十至三十五岁的占九例,四十五至五十二岁的四例。十四例中,男性占九例;女性占五例。服药排石最快的二剂,最多的二十七剂,平均十二剂。现选四例介绍:例一:谢××,男,二岁半,南萌公社石门大队,一九七五年六月十日,因小便不通半天痛哭而抱来卫生院急诊。给予小儿导尿管导尿术中发现尿道似有阻塞感,稍用力后导出浓茶样小便一碗。留医观察,即给土金汤二剂,第三天排出长圆形0.6×0.3厘米小结石一枚,小便畅通病愈出院。例二:郑××,女,四十五岁,住南萌公社泮沙大队。一九七二年三月五日下午因左下腹部绞痛并向腰部放射来院急诊,经打阿托品及冬眠灵针后痛缓解,留医观察。给予土金汤二剂,第二天痛止但无结石排出,再给二剂带出院,第四天排出眉豆、绿豆大结石七枚。例三:徐××,男,三十二岁,南萌公社石门大队。一九七四年来诊,自诉下腹膀胱区反复疼痛已二年,间有排血尿(X照片为膀胱结石)在县某医院服中药近百剂未效。诊其形体病久已虚,因此加重补气药,以土金汤加党参,杞子为主,连服二十七剂后排出1.6×0.6厘米结石一枚。排石后疴血尿二天,因石块粗糙而大,损伤尿道,给消炎西药调理,至今未发。例四:萧××,男,二十八岁,中山粤中船厂工人。一九七八年七月因患支气管扩张咯血来诊,经过中西药治疗病情好转。八月份因尿频急,腰部及下腹部疼痛来诊,小便检查有红,白血球。疑为泌尿系结石合并感染,给土金汤加减,共服十剂排出眉豆大结石一枚,症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