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松毛虫病72例临床观察

年代:未知
医家:何训昌,周初,梁勇元
开本:16开
来源:中山县中医院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一九七七年十月下旬,中山县三乡公社突然出现大批原因不明以骨、关节肿痛病人574人。其中症状较严重,影响功能,临时集中治疗72人。现把治疗观察总结如下:流行病学:据调查该公社每年均有小数散发骨、关节肿痛病人,但未引起注意,唯今年十月发病最严重。系通过直接与松树的松毛虫、幼虫、毛虫的毒毛所污染的柴草接触而发病。性别与年龄:男23例,女49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12岁。接触污染物至发病时间:一天的22例,二天的14例,三天的10例,四天以上21例,最长20天。临床表现:全身症状较轻。72例中仅19例有低热、畏寒、头昏、心悸等症状。以局部症状为主,以骨、关节肿痛占绝大多数。(1)骨关节炎:膝关节16例,胫骨3例,踝关节5例,足背7例,足跟6例,足进0例,锁骨1例,胸肋3例,肩胛关节4例,颈椎1例,腰椎2例,背1例,髂低关节1例,手指3例,双关节7例。(2)耳软骨炎:在72例中占2例,均为右耳,疼痛、肿胀症状均严重。(3)结膜炎:1例关节肿痛并右眼球结膜炎。“实验室检查”:1、血象:检查55例,其中白细胞总数5000—1万33例,1—2万20例,嗜酸性细胞升高9例。2、尿常规:检查60例,除个别尿中分别有红血球、白血球或上皮细胞外,均正常。3、血沉:检查54例,正常18例,20-50毫米/小时13例,51-100毫米/小时18例,100毫米/小时以上2例。4、抗“O”:检查53例,大于333单位21例。5、肝功能:检查55例,脑磷脂絮状反应全部正常,麝香草酚浓度试验2—4单位,谷丙转氨酶100单位以下45例,100单位以上10例,最高340单位。6、血钙:碱性磷酚酶:检查50例,血钙除1例7.3mg%,3例8mg%稍偏低外,其余均在正常范围;碱性磷酸酶超过12单位6例。7、血清旦白电咏:检查46例,白旦白48.9-67.7%,丙种球旦白20%以上17例。8、粘旦白测定:检查16例,最高值133mg%ml,均在正常范围内。9、心电图:检查10例,3例S—T段压低,T波低平外,余均未见异常。10、X线:拍片检查63例,骨质异常者15例,均表现为骨皮质缺损,骨密度减低,边界模煳不清,骨质破坏现象。治疗:主要是消炎、止痛、消肿,采用中西、内外结合治疗,收到较好疗效。方法:中草药方面,外敷:蛇鳞草、芒公叶、山芝麻、独行千里、半边莲,研成粉末,用入地金牛煮水后调成煳状,每6小时外敷一次,敷后局部清凉、舒适、止痛、消肿,长时间外敷者无皮肤刺.激症状,深受患者欢迎。对个别肿胀、疼痛症状严重者还加用我院自制的针剂(每支2毫升内含三角草、半边莲各4克鲜药),每天肌注2次,每次2毫升,症状缓解更快。西药方面:强的松10毫克每天三次;个别病者加服保泰松0.1克,每天三次。如有感染,加用抗菌素。经上述治疗的67例,三天内症状以缓解有43例,3至5天缓解有11例,5天以上15例,其中1例最长20天。讨论:一、发病机理:经调查,这次大流行是与当地用白羌菌杀灭松毛虫有关。据观察和当地农民反映,与活虫直接接触,反可引起皮肤轻度炎、搔痒,并无引起明显的关节肿痛症状。估计为很可能是虫死后大量毒毛脱落,毒毛内含有毒素所致,故死虫比活虫毒力更强。病机目前尚未很清楚,很可能对一些敏感性较强的软骨、滑膜、骨膜组织的过敏反应,但部分患者接触一天,就发病,是否存在有超敏反应的可能,另外毒素的直接作用亦不能忽视。二、诊断:目前无特殊诊断方法。有与被松毛虫或死虫所污染的柴草、树枝或水源的接触史,一般起病急,全身症状较轻,局部骨、关节肿痛症状明显,大多数血沉升高,诊断一时不准,如X线见骨质密度减低,骨质破坏现象则诊断无疑。三、治疗:无特殊治疗,大多数主治消炎、消肿、止痛,及抗过敏疗法,但疗效亦不肯定。我们采用中西药相结合,内外结合,取得近期较良好疗效。本病因病情反复,疗度宜稍长。避免造成关节畸形,并尽量不作穿刺抽液。对晚期骨关节梗直、变形、建议手术治疗。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54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