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浊攻眼

年代:未知
医家:雷金允
开本:16开
来源:中山县中医院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目赤症状,可随多种眼患出现,虽不可独立为一病,但伴有目赤的眼病,多从实热或虚火论治。临床所见,亦多为肝、肺有热或阴虚火炎所致。故清热泻火,滋阴潜阳为退赤之常规。惟目赤属寒、方书较少论述、即临床所见,亦比热症的少。本人曾治数例,暂名“寒浊攻眼”,依下述方法辨治获效。千虑一得,恐未尽善,特提出议论。病者梁×坤。主诉:两目胀痛,已过旬日,下泪稀冷,畏光,视物模煳,隔日大便,口澹不喝。检查其目,气轮充血,黯红不鲜,脉迟弱,舌苔白滑质澹,面无华色,头部有痛感,手足不温。处以吴茱萸汤,连服数剂而愈。或问,该病目赤而痛,羞明下泪,大便结岂非外障热眼?诚然,该病与热性眼疾之鉴别甚微,如不明辨,不免犯虚虚实实之答。据经验所得,总在辨气轮脉络赤色浅深,鲜暗、活滞,热者,其色鲜红浅活;寒者、必深黯而滞。盖白睛红赤之属热者,其病机多为肝肺有热或阴虚火亢;因于寒者,则为阳虚阴盛,内寒挟厥阴风木,循经上攻于目,致脉络凝滞而赤。风动于上,故下泪稀冷,与热泪如汤者有别。羞明胀痛,乃寒邪假天之阴气,两阴相合,故痛而羞明,且必入夜加甚。大便隔日而排、无非阴寒内阻,传导失司、胃气不降而已。浊阴潜居于上,清阳反逊其位,故面色无华。阴寒内盛,阳不达于四末,则手足不温。更参迟弱之脉,舌苔澹白之征,故断其为“寒浊攻眼”。然则,治以吴萸汤、理法何在?经云:“阴病治阳”寒者热之,病属阴寒、当投温热。据先贤柯韶伯云:吴茱萸辛苦大热,禀东方之气色,入通于肝,肝温则木得遂其生矣。苦以温肾,则水不寒、辛以散邪,则土不扰。佐人参固元气而安神明,助羌枣调营卫以补四末……”是知本方有温中补虚,散寒降逆之功,今用治寒浊攻眼,辛以破阴结,使阴气得辛而不聚,无上攻头目之虞;温以散寒凝,使营卫复其周流,则脉和畅,赤痛可解。其尤妙者,诚如叶天士说:“仲景头痛如破,用吴茱萸,此物速降,惟不上头,然能降肝胃之寒,使不上充于头”此虽非眼科常用方,惟灵活运用,因病制宜,不失仲景的“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症治之”。之旨。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54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