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利胆汤治疗胆囊及胆道疾患初步观察
年代:未知
医家:汤国杰
开本:16开
来源:中山县中医院
印刷:铅印
近几年来我使用“清热利胆汤”对胆囊及胆道疾患的治疗,初步观察有一定疗效,现将有记载较完整的门诊10例报道如下:一、方剂组成:柴胡15克积壳12克黄岑12克白芍15克大黄12克(后下)蛇舌草30克乙金12克绵陈30克水四碗煎至一碗服,每日1—2剂。(除个别病例在绞痛期临时用一些解痉止痛西药外,全部用本方口服治疗)。二、病例资料:10例诊断为胆及胆道疾患包括:胆道感染、胆囊炎7例,胆石症1例,胆囊手术后复发2例。其中男6例,女4例,均为成年人。三、诊断依据:1、病史:发作前往往有精神刺激史,饮食不节,寒温不适等情况故发作前常有消化不良,右季肋胀闷不适感等症状。且以往常有不规则的类似发作史。2、症状:(1)右上腹及剑突下呈突发性阵发性发作刀割样钝痛或闷痛,多向右肩放射。(2)恶心呕吐。(3)寒战发热。(4)黄疸。(5)大便秘结,小便短黄。3、体检:发作期多有发热,有胆绞痛者蜷曲体位,大声呻吟,辗转不安。脉象:脉滑或弦数、舌苔:多薄黄或黄腻。上述症状10例中并非每一例都全部具备,但多数具备。腹部体征:全部右上腹压痛,莫菲氏征阳性,其中7例可触及肝于肋下分别0.5一2Gm,均未触及胆囊。化验:三例有明显黄疸,肝大,故曾有血清肝功能,黄疸指数分别40—50单位;谷丙转氨酶100—200单位,TTT,CCFT正常;血常规:白血球轻度左移。特殊检查:10例中除两例术后复发,其余8例中,有6例曾作胆囊造影,一例证实胆囊结石1.5×1Cm,五例均报告胆囊收缩功能明显减退。该五例曾有四例作超声波检查,报告均为符合慢性胆囊炎。四、疗效:1、疗效标准(连续服药一周)显效:疼痛,腹胀、发热,黄疸及胆囊区压痛明显减轻,治疗中无反复者。一般:治疗过程中症状减轻,但偶有反复。无效:症状未见改善。2、疗效观察:诊断例数显效一般无效备注胆石术后22胆石症11胆道感染761※胆囊炎※注:该例前期服药后,黄疸消退,疼痛消失。后曾两次饮酒,高脂饮食复发,第一次再来门诊治疗,各症缓解;第二次入某医院住院。五、典型病例介绍:例一李××男45岁红星××船职工右上腹突发性绞痛4小时,疼痛向右肩放射,伴寒战发热来急诊。4年前起有类似发作史,发无定时,突然而起,每年1—2次或3-4次不等,每次3-5天。查:体温38.4°C心肺正常,肝于肋下可触及0.5Cm,右上腹肌紧张,明显触痛,莫菲氏征阳性,胆囊未触及,化验:白血球10100,中性82%,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即用本方两剂,两天后复诊,自诉服药后腹痛已消失,发热也渐退,但大便每日两次稍稀,已能步行来门诊,但发现尿深黄色,巩膜黄染(升),查肝功能;黄疸指数40单位,谷丙转氨酶180单位,服药一周后黄疸减退,疼痛再无复见。胆囊造影,胆囊收缩功能明显减弱。一个月后复查:黄疱指数及转氨酶均恢复正常。饮食增进,恢复工作。例二陈××女48岁农民环城库充村人。右上腹疼痛已一个月,初起1—2天剧痛且呕吐,后转为右上腹胀闷痛。8—9年前起患此病,每年发作1—2次或2—3次,似与饮食肥腻食物有关。查:体温正常,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腹尚软,肝脾触及,右上腹明显压痛,莫菲氏征阳性。化验:血常规正常,胆囊造影:“胆囊浓缩功能减弱,符合慢性胆囊炎”。服本方一天一剂,一周后症状完全消失。每天排便1—2次,稀烂。为防止复发,故仍每隔1—2周来诊1次开药三剂煎服,至今半年未见复发。六、小结:笔者从临床观察中发现胆囊及胆道疾患。多属“肝胆郁热型”,故参考古方“大柴胡”“四逆散”,柴胡疏肝汤”等有关方剂中加减化裁拟订“清热利胆汤”运用于临床上,初步观察该方对胆及胆道疾患有些疗效,但由于记载较完整的病例不多,仅得10例,故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