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水肿(肾炎)辨证论治

年代:未知
医家:吴士彦
开本:32开
来源:自印本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42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水肿之病以证状而定名,人体内水液之运行,须依赖肺气之通调,脾气之转输,肾气之开阖,三焦为司决渎,膀胱之气化,小便通利水肿焉能成就,若夫肺脾肾三脏功能受其障碍,则水肿形成,有其重大关系。因肾为本,以肺为标,以脾为中流砥柱,乃治疗本病之关键。《灵枢》水胀曰: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金匮》从病因脉证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等等,提出水肿病名与治疗方剂,对临床实践指导,价值很大,自从朱丹溪将其分为阴水及阳水二大类之基础上加以分型,对辨证论治有进一步认识,确实起到一定作用。《景岳全书》云,凡欲辨水气之异者,在辨其阴阳耳,若病在气分,由阳证阴症皆有之,若病在水则多为阴证。何也?盖水与气,虽为同类,但阳旺则气化,而水即为精,阳衰,则气不化,而精即为水,故凡病水者,本即身中之血气,但其为邪为正,总在化与不化耳。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22页
42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