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
年代:未知
医家:丛春雨
开本:16开
来源:
印刷:油印
例四、邵某。女。34岁。1969年6月15日初诊。婚后十年不孕。经来先后不定期。经行小腹胀痛,平素白带较多。胸闷腰酸妇科检查左侧乳房外上方有两处不规则的片块型肿块。立体感差。质地中等。有韧性、活动、不粘连。边界不清,表面光滑。压之疼痛。病人诉每月在经前一周开始胀痛,至经期触摸。摩擦都使胀痛加剧。行经之后乳房胀痛逐渐减轻。至下次月经前又复发作。并伴有性情急躁,喜怒无常,忧思惊恐。感情脆弱。查舌质红。苔薄黄。脉见弦细。西医诊断:慢性纤维增生性乳腺腺病;原发性不孕。中医诊断:肝郁气滞、乳络不通。处方:杭白芍15克、全当归15克、生地黄10克、地骨皮10克、醋香附9克、郁金9克、川楝子9克、台乌药9克、青皮9克、炒枳壳9克、橘核15克、炮山甲9克、路路通9克。二诊、1969年7月5日。连服上方20剂后。自觉乳房胀痛明显减轻。小腹两侧隐痛轻,舌脉较前有好转。继服原方20剂。加薏苡仁30克。化湿止带。软坚化滞。并令病人口服散剂缓缓收功:醋香附30克、王不留行30克。炮山甲30克。共为细粉。装入胶囊。每日两次,每次1.5克。三诊:1969年8月17日。经过两个多月中医治疗。乳房肿块明显缩小。疼痛基本消失。行经时少腹不再胀痛。舌质正常。少苔,脉缓。左关略有弦感。尺脉不足。仍有腰部酸痛。嘱病人每月经净后服药7剂。每晚睡前服“紫车河粉”4…5克。淡盐水送服。连服六个月。处方:菟丝子30克、鹿角霜24克、巴戟肉9克、炒杜仲9克、川续断9克、淫羊藿9克、醋香附9克、酒杭芍10克、全当归10克、柴胡4.5克。1970年3月15日随访、乳房肿块消失,月经正常。其爱人高兴地告诉笔者。经妇科检查已怀孕两个多月。后生一女孩。母女健康.按:乳房胀痛。肿块。皆与肝经关系密切。故本例治疗重在疏肝理气。方中芍、归、二地养阴凉血;香附。郁佥、川楝。理气开郁。活血消胀;台乌、青皮、枳壳通达三焦、利气止痛。诸药相伍。疏气而不伤阴津。养阴扶正而不碍胃。各有发挥。相得益彰;橘核、路路通以核治核:炮山甲通经入络。嘱病人口服:“醋香附、炮山甲、王不留”之散剂。性善走窜。消肿散结,疏气活络而收到显著效果。临床需注意切不可因取效一时而中止治疗。只有坚持数月方可奏效。不仅胀痛可解。肿块亦能消失。
图片正文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83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