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卵果囊肿一例报告
年代:未知
医家:梁水源
开本:16开
来源:
印刷:油印
王某,女,46岁,兰州市拱星墩街道办事处干部。1985年1月8日初诊。患者一年来月经不调,时前时后,近二个月来,右下腹隐隐作痛,时而增至如针刺痛,时而抽跳痛,伴有口腔粘膜溃疡,头晕,经中西医显治疗效果未昌。来诊前,经兰州部队某医院妇科检查发现右附件一肿物如鸡蛋大,质软可移动,超声波检查右下腹部可探及5·0×4·0×3·5m反射波,妇科诊为侧卵巢肿。检查:消瘦、面色晦暗、唇暗、唇周粘膜有二处溃疡,舌色暗红,苔薄微黄,脉沉细诊为症癞(气血瘀滞型。)辩证:卵巢肿由于情志抑郁,起居不慎,肝气不舒,脏腑失和,气机阻滞,脉络受阻,血行不畅,遂使气滞血瘀,日积月累而成。治则:行气活血,软坚消积。方选桂枝获苓丸《金匮耍略》加减:桂枝6克、苓15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丹参10克、穿山甲10克、益母草15克、香附10克、荔枝核10克、生姜10克、大6枚。二诊:服上方10付后,右下腹疼痛减轻舌脉同前,守前方再服10付,经随访腹痛及口腔溃疡症均悉。同年4月12日经兰州部队某医院妇科检查(一),超声切百显像(B型)检查:子宫略增大,双侧附件区声像图无明显异常。讨论:卵莱肿相当于祖国医学中的“肠囊”、“石癞”、“症病”。《灵枢经》指出:“肠覃如何?……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认为本病是由于气滞血瘀,痰湿凝聚所致。桂枝茯苓丸为汉代张仲景所拟,载于《金匮要略》,原书谓:“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痛害。……所以下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在苓丸主之”,也就是说,桂枝茯苓丸主治妇女的症魔疾患。随着医学的发展,近年以来逐渐扩大了本方的适应症。此方功专活血,祛瘀以缓消症块,现代常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肉,卵果肿等血瘀症块。因原方中破血社瘀之药尚嫌不足,故加丹参、红花功桃仁、丹皮以破血祛瘀,消症散结;但此二味只有活血之功,缺乏温通效力,故用辛温的桂枝以通血脉而消瘀血;赤芍既可活血又可缓急,以治腹部拘挛疼痛;香附、荔枝核,因具疏肝理气作用,对肝郁气滞的少腹疼痛最为相宜;益母草、穿山甲具有良好的活血祛瘀和功坚散结作用,可增强消症散结之功;妾、尽温脾益气,使祛邪不伤正;茯苓导药下行,诸药合用,共奏祛瘀消症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