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以肝为先天”析
年代:未知
医家:华占福,费桂芳
开本:16开
来源:甘肃中医学校
印刷:油印
“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出自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淋带篇》。其文曰:“女科病多倍于男,而胎产调经为主要,淋带瘕泄,奇脉空虚,腰背嵴牵掣似坠,而热气反升于上,从左而起,女子以肝为先天也。”此文首先指出妇女病比男子多,其次论述了胎产调经在妇科中的重要地位,还说明了这些妇科病可致冲、任等“奇脉空虚”,出现“腰背嵴膂牵掣似坠”这些肾虚之症,结果致该升之肾气不升,该降之肝气反之从左而升。最后,以“女子以肝为先天”强调了肝在女子一生中的作用。嗣后,秦天一补充发挥了叶氏之意,“今观叶天士案,奇经八脉固扼,其次最重调肝,因女子以肝为先天,阴性凝结,易于沸郁,郁则气滞血也滞。”从此,人们只提“女子以肝为先天”几字却很少有人详尽其意,直到第二届中华全国妇科学术交流会上,才有专家重新评价了“女子以肝为先天”说。首先,他同意肝在妇女特殊生理、病理中占很重要地位的看法。人为叶氏、秦氏提出此说的理由是:“一为奇经中之冲脉主血海,冲为血,由于肝藏血,因而认为血海与冲脉均为肝所主,而妇女以血为主,经产乳都以血为用,故认为肝对妇女具有重要的作用。”无疑,此为叶氏、氏说之精华。但他对“女子以肝为先天”的提法存疑,认为“肝、脾、子与妇科都是重要的,但肝不主先天。女子以肝为先天在古书里也缺乏充ì论据,且与实际不符。”笔考认为:叶氏用了“先天”二字,无非是强调肝在女子一生中的特殊作用,并不是以肝代替肾的先天作用,而是分担了肾所不能起的作用。同时,也是对古人有关论述的进一步阐发。对研究妇女的特殊生理、病理以及妇科病的诊断治疗,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刘河问云:“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属阙阴论治;天癸既绝,乃属太阴经也。”明确指出:天癸既行,经孕产乳之患,皆应从厥阴肝论治。众所周知,妇女的特殊生理不外乎经孕产乳,而它们不但集中表现于十四岁左右,至四十九岁左右这三十余年时间中,并且皆以血为物质基础。“妇人平居水养木,血养肝;方未受孕,则以为月水;既妊娠,则中蓄之以养胎;及已产,则上壅之以为乳汁,皆血之所为也。”(《卫生宝镒》)。这些是以证实秦天一女子“阴性凝结”,也就是女子“以血为用”之说。另外,血的贮藏、运行又离不开肝的主疏泄,藏血,司血海的功能。“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肝主血海故也。”(《素问·五脏生成篇》)因此,女子要完成特殊生理功能,就离不开肝之作用。因女子的经孕产乳以血为本,从而耗伤了大量阴血,故使机体常处于一种气血阴阳相对失衡的状态,即如《灵枢·五音五味篇》云:“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而这气血阴阳的失衡,又必先反映于相关脏肝,继而子病及母,致肾阴不足,肾阳偏元。笔者曾观察到,多数育龄期妇女都有坐下即无意识脱鞋的习惯,据她们自述,均因脚心发热所致。此为女子阴血不足,阳气偏元的反应之一。怒为肝之志,肝血不足,肝气有余,这就是女子“易于涕郁”,“郁怒不时起”的关键原因,并非女子“性最偏顾,尤为嫉妒”,“头发长,见识短”的本性所为。此为女子有余子气,不足于血的具体反应之二。《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女子情绪波动则又最易影响肝之功能,即“怒反伤肝”。肝气郁结,“气滞血也滞”,出现“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例如,就妇科教科书而论,因肝气郁滞而发生的妇科病能占一半以上。如月经病中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量多、月经量少、痛经、闭经、崩漏、月经先后诸证、绝经先后诸证、经行吐等。带下病。妊娠病中的恶阻、妊娠腹痛、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子烦等。产后病中的恶露不下,恶露不绝、小便不通、缺乳、乳汁自出等。杂证中的不孕证,瑕、阴痒等,无一不与肝郁气滞有关。就临床实践看,与肝有关的妇科病更是形形色色,如子痛、难产、乳房肿块等。叶氏在其诊治妇科病的过程中,发现肝在女子一生中所起的作用,比先天之本胃后天之本牌更重要,故也用“先天”二字加以强调,以告诫后学者们要特别重视。因此,“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在妇女特殊生理。病理的研究中,以及妇科病的防治中,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我们要更进一步的完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