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治验

年代:未知
医家:窦伯清,张金蓉
开本:16开
来源:甘肃省中医院
印刷:油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崩漏一证是妇女在非行经期阴道下血的一种多见疾病,《医宗金鉴》说:“淋漓不断名为漏,忽然大下谓之崩。紫黑块痛多属热,日久行多损冲任。屏虚不援中气陷,暴恕伤肝血妄行,临证察因须细辨,虚补瘀清热用清”。但是崩和满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发病过程中,久崩不止,气血耗竭,必致成漏;而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亦将成崩。根据临床经验,发生崩漏原因,可分血热、血瘀、脾虚、肾虚四型。总的说崩漏属于血病,血得热则下行与肝肾牌三脏关系密切,因肾主气,肝藏血而调节血量,脾统血而生化气血,故月经的定期蓄溢,须要肝、肾、脾相互协调,才能使气血和调,冲任通盛,以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这是祖国医学对月经生理的概括认识。治崩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固其本。例一:李××,女,35岁。初诊:经阻2月,突然崩下,三月不止,头晕目眩,神疲腰瘦。时而大下血不止,色深红有血块,烦躁、手足心热,口渴欲饮,小腹坠痛。西医诊断“子宫内膜增殖症”,予止血药无效。舌质红苔薄白少津,脉濡软。证腐脾肾已亏,冲任不约。治宜益气摄血止血。拟胶艾汤加丹皮、地骨皮、银柴胡、仙鹤草等。阿胶10g艾叶5g当归7g川5g熟地10g杭10g丹皮7g地骨皮10g银柴胡7g仙鹤草15g服上药6剂,血量减少,诸症减轻,正气渐复,惟手足心仍发热,脉搏较为有力,舌苔转润,再服原方三剂,崩漏净,头眩平,手足心发热已。共服9剂,告痊至今未发病。伤血按:妇人血崩之因不一,有伤气者。此因停经2月而崩,中有积,并而崩下,正元大损。处方以胶艾汤加清热凉血法,深合病机。例二:××,女,34岁。半产后阴道不时流血,四月之久量多色澹红,偶伴有小血块,出汗多,手足麻木。观其体质素虚,面色苍白,肾澹,语言低微,舌澹苔薄白,脉细弱,脉证互参,属气血俱虚,气不摄血,治宜益气补血,方用八珍汤加味:党参10g白术10g获苓10g当归7g川5g熟地10g杭10y杜仲10g浮小麦20g炙甘草5g次诊:服上药2剂出血即减少;三剂后血止,汗出亦止,惟手足仍麻木。上方加黑木耳10g,黄氏12g多服几剂。再未来诊。按:本例系半产之后,失血耗气,气虚不能摄血以致崩漏不止,治宜气血双补。方中党参、白术、茯苓、黄氏、甘草益气健牌和胃,培土生化,使血随气以生。四物汤以养血调血,滋阴益精,与四君相配补气生血,加浮小麦敛汗止汗,黑木耳,杜仲补益肝肾,共奏补气养血,固本益元之效。例三:张××,54岁,女。绝经已五年,月信复潮,经临如期,时多时少,血色鲜红,约10余天方净,病延一年,屡治不效,头晕眼花,少腹隐痛。苔薄质黯,脉沉细,属气血双虚,冲任不固,治宜益气养血,止漏固脱,方用圣愈汤加味:当归6y熟地9g9g川5g黄氏10g觉参15g阿胶7g仙鹤草15g焦杜仲10g二诊:服药4剂,血已止7天,精神好转,头晕目眩减轻。诊其舌质澹红而润,脉沉弦,调方如下:熟地10g当归7g白10g地榆10川5g杜仲10g仙鹤草10g此方系滋阴养血止血,噙可多服。嗣后患者因感冒,诊病询问,至今未再来潮,精神一切正常。方解:圣愈汤《兰宝秘藏》治一切失血过多或气血俱虚,五心烦热,食少体倦等证,它是四物汤加参芪而成。方中地黄滋阴补血,当归养血活血,芍药和阴理血,川行气和血,四物配方,地是血中之血药,归是血中之气药,四药相配,可使补而不滞,营血调和。方中用黄氏,党参益气固脱而崩漏可止。加杜仲补益肝肾,阿胶养肝滋肾,地、仙鹤草止血,以上配伍,可使补而不滞,温者能固>为治崩漏的有效方剂。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83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