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求本”在辨治月经不调中的应用

年代:未知
医家:华占福
开本:16开
来源:
印刷:油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治病求本为历代医家奉为圭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治病必求于本。”所谓本即是病之源,是病之关键所在,是疾病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故明者独知所因而取其本,则所生诸病无不随本皆退矣。若非痰曰痰,非火曰火。东西不明。茫无主见。不知本来。仓促施治。不但不效。多致轻者重,重者危,直至泼水难收。清·薛生白曰:“人之有病。犹树之有蠹也。病之有能犹蠢之所在也,不知蠹之所在。偏树而斫之。蠹未必除。而树先藁矣。不知病之所在,广络而治之。病未必去。而命先尽矣。”又曰:“天地万物。变化生杀。总不出于阴阳。察乎此者。可以当神明矣。故治病者。万绪纷然,必求于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阴阳既得。病崇焉逃。”高度概括了治病求本的必要。一、月经不调。本于阴阳王子亨曰:“经者。常侯也。为候其一身之阴阳愆伏。知其安危,故每月一至.太过不及。皆为不调。阳太过则先期而至。阴不及则后时而来。其有乍多乍少。断绝不行。崩漏不止。皆由阴阳衰盛所致”张景岳在《妇人规》月经不调中也强调了阴阳的重要。认为经血水谷为之精气。在妇人则上为乳汁。下归血海而为经脉;若精气无损。情志调和,饮食得宜。则阳生阴长而百脉充实。何有不调之患?若不知慎。七情内伤。外感、劳倦、寒暑、药误、纵欲等损伤冲任而致月经不讽者。欲调其既病。惟虚实阴阳四者为要。傅青主治疗肾火(阳)旺月经先期用清经散(丹皮、地骨皮、白芍、大热地、青蒿、白茯苓、黄柏)少清其热,不必泄其水也。虽是清火之品。然仍是滋水之味。火泄而水不损;肾水(阴)不足月经先期用两地汤(生地、元参、白芍、麦冬、地骨皮、阿胶)清其骨髓。则肾气自清。诸药纯系补水之味。水盛而火自平。此皆本于阴阳之例。笔者治疗一例阴虚阳盛月经先期:刘××、女。27岁。汽修厂工人。主诉:14岁月经初潮后、经期基本正常。结婚后。月经先期。每半月或二十多天来潮一次、量多。色紫。口渴。心烦胸闷。舌质红,腙细数。末次月经四月四日、方用两地汤加味:生地12克、麦门冬9克、地骨皮12克、黄苓9克、玄参9克、白芍9克、阿胶6克、侧柏9克、黄柏9克。煎服六剂。五月三日月经来潮。色量正常。嘱其半月后再服上方四剂。巩固疗效。二、月经不调。本于先后先病为本、后病为标。先病为根。后病为枝。掘其根本。枝叶皆去,历代医家经常强调:先病而月经不调者。先治其病而病去月经自调。先月经不调而病者。先调其月经。经调而病自愈。《校注妇人良方》薛己按:“妇人脾胃久虚。以致气血俱袁,遂而月经不行。宜补其胃气。滋其化源。或患中消谷热,津液不生而致血海干涸。宜清胃补脾。其经自行矣。虽短短数语。给后世调经求本以很大启示。笔者治疗一例由阴疽耗血引起的血滞经闭。刘××。女。30岁。因患阴疽经闭两年多先后服调经活血药近百剂无效。根据患者胸闷气短、干咳、小腹痛拒按。小腹内能触到茶怀大块状物。右手腕生一核桃大阴疽。疼痛难忍。舌质红而无苔。脉沉涩。此以治本为先。拟以活血透脓剂(当归9克、川芎6克、穿山甲9克。皂刺6克、红花6克、赤芍9克、天花粉9克、肉桂9克、五灵脂6克、木香6克、元胡6克)二剂后疽溃流清稀脓水。月经亦遂即而通、流出大量黑色血块、小腹积块消失。后经半年调治而获痊愈。先由月经不调而引起他病者。先调月经。经调而病自愈。《校注妇人良方》曰:“大率治病。先治其所主。”主即本也。又曰:“妇其神自明,人以血为基本。苟能谨于调护、则血气宜行。月经如期,血凝成孕。”道出治病先调经的重要性。并举一例以资说明:一妇人。年三十有七,早孀居。两腿骨作痛。曰晡体倦。月经不调或发寒热数年矣。一日颈项两侧结核.两胁胀痛。此系肝经郁火而成也。先用小柴胡汤合四物汤数剂。肝症顿愈。又用加味逍遥散加泽兰、乳香、没药三十剂。血症渐愈。再用加味归脾汤等药。年余而安说明由肝郁月经不调而引起颈项两侧结核证。当先用小柴胡合四物汤调其经。然后。再用加味逍遥散加治血药活其血症。再用加味归脾汤补土制肝。以善其后。也是治病求本之举、正符合《内经》:“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之旨。三、月经不调。本于调气《内经》云:“百病皆生于气。”妇人以血为本,而临床所见恍思忿怒郁气属多。古人云: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忧思过多则气结。气结则血亦结。气顺则血顺。气逆则血逆.血气逆结于脏腑经络而使月经不调。《济阴纲目》曰:“人生血随气行,气一变滞,则血与气併。或月事不调。心腹作痛。或月事将行,予先作痛,或月事已行。淋漓不断……。”陈自明治妇人性沉多虑。月经不行。用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加砂仁、杳附、川芎、桔梗等从脾治;《医宗鉴》治妇人月经不调。经期发热用加味逍遥散从肝治;薛主治妇人。二阳之病发心脾月经不调用加味逍遥散、归脾汤、小柴胡汤等。这些治疗月经不调。首先用调肝气的方法。也是治病求本之大法。笔者治疗一王姓患者。因受惊月经量少,渐而闭止。曾用六味地黄汤、丹栀逍遥散治疗一月余获愈,都是遵循古人治病求本法而取胜。小结以上所举。仅是治疗月经病求本之概要。至于胎产、带下等许多妇科疾病。皆有其本所谓本者。惟一而无二也。一般来说。外感者,本干表者;内伤者本于里也;热病者。本于火也;冷病者。本于寒也邪有余者。本于实也;正不足是。本于虚也。故张景岳说:“万病之水。只表里寒热虚实而已。”后世医家有主张病在表者.本于里;病在上者本于下。这些都是针对某个具体病而言。并非治本的普遍规律,但治疗妇科疾病,也有参考价值。总之。以上所言。主要强调了治疗疾病要详察其本。不可被表象所惑。古人云:“芩连姜附尽可回春。参术硝黄并能起死。”因此.辨证必须准确,用药必得恰当。张仲景治疗妊娠下血不止。有症痼害当下其症而胎安。这就是妇科治病求本的范例。治疗其他妇科病。治病求本的原则同样不可忽略。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83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