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

年代:未知
医家:丛春雨
开本:16开
来源:
印刷:油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例一)孙某。女,二十三岁,工人,初诊日期:1967年9月13日。6-8主诉:月经先期而至四月余。现病史:十四岁月经初潮14—20天,既往月经正常。近四个月来。月经提前。每月提前七、八天,量多。紫黑有块,质有味,经前小腹胀痛,腰酸痛,急躁易怒,末次月经为9月5日。舌质微红,尖边赤,少苔。脉象:弦滑。左关弦数。尺脉不足。西医诊断:月经不调。中医辨证:肝郁血热,冲任不固。治则:疏肝、凉血、清热。方药:柴胡4·5克、杭白10克(酒炒)、生地10克、粉丹皮10克、地骨皮10克、全当归10克(酒洗)、醋香附4·5克、台乌药9克、薄荷4·5克土炒白术6克,云苓6克,炙甘草4.5克。水煎服。治疗经过:本例连服六剂后。至十月份月经仅提前三天。血量中等。色红少块。较前月明显好转。唯心烦、胸闷、腰酸痛之症犹在,查舌质微红、少苔、脉象滑、右尺不足,知其肝郁未解。肾虚尚存。原方加合欢皮9克、杜仲炭9克。易白术,茯苓。并嘱病人十一月经行前五天再服三剂。按此法连续治疗两个月。一九六八年二月十日随访其人。经血按期而至。知病已愈(按语)本例系情志不舒。肝气郁结。郁而化热。热状冲任。扰动血海以致月经先期而至。实属肝郁血热之证,临床治疗拟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之法。多选丹栀逍遥散加减。方中。归、地。滋肝肾。清冲任。与地骨、牡丹二皮相伍,凉血热、清郁火,再佐以柴胡。薄荷疏肝解郁。清芳流动。惟用量轻微。以免辛散疏泄太过反耗阴血。上药疏柔相济。动静结合。最切“木郁达之”之旨,另用术、苓草。健脾和胃以固生化之本。因气滞而引起经来小腹胀痛等症。方中又妙用《韩氏医通》青膏丸。借香附行气解郁,鸟药止痛消胀。以强化治疗气滞痛经之功效。二诊后又酌加合欢皮益血柔肝、怡悦心志。另用杜仲炭壮腰补肾。兼收止血之功。令患者坚持治疗则收到了肝气舒达。热清血宁。经水如期之效果。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83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