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学说与妇科的关系

年代:未知
医家:张奋奇
开本:16开
来源:
印刷:油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脾胃学说在中医理论中是一个重要部分,调治脾胃是治疗妇女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生血统血的作用。脾主运化,输运精微。上奉于心,B化为血,是生血之源。血生化于脾。总属于心。血脉充盛下注冲任而为经,孕、产、乳的物质基础。脾主中气,又能益气,气能摄血,脾气健旺则血循常道。脾与胃互为表里,同为生化之源。胃为水谷之海,多气多血之府。《内经》云:“胃气为本”。“得谷者昌,失谷者亡”。“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重气于胃”。“冲脉者隶于阳明”。胃中谷气盛,则冲脉之血亦盛。血海满盈。月事按时而下,故能有子。李东垣根据《内经》的这些理论,创立了“脾胃论”。他认为内在气的元是人儿重要的健康因素,元气的产生则全在脾胃。如果脾胃发病,首先表现在纳与化,升与降,燥与湿三种特性发生矛盾,产生了太过与不及。使它们之间的功能失去了平衡。而且亦会引起其他脏腑的功能失常,所以调治脾胃在妇科疾病上是很重要的。一、脾胃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脾胃在整个脏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脾居中央,为五脏之中心。脾胃属土,土为万物之舟。而载万物。脾胃不仅与其他脏腑的关系密切。而且和躯体各部分均有联系如:“脾开窍于口”。“其荣在唇”“大腹属脾”“脾主肌肉”“脾主四肢”。所以脾胃发病之后。可以传及他脏和躯体各部,又可产生病理产物如痰饮,食积和痴血等。这些病理产物又会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而造成疾病。/.脾胃和肝的关系:肝为藏血之脏,司血海。主疏泄。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的作用。全身各部生化的血,除营养周身外,其余部分,皆藏于肝。在女子则下注血海。肝属本,其气宜冲和调达。脾胃与肝之间具有相克的关系。即本克土,脾土属阴。必得肝本条本达活泼之胜的疏泄,才不会阴凝板滞。而使其运化正常。所以正常的本克土为克土有用,不表现病态。反常的本克土即谓相乘,则现病态。木肝与胆相表里。都属本。肝属阴本。其气主升。胆属阳本,其气主降。肝阴本太旺则克脾阴土,而胆阳本太旺则克胃阳土。在正常情况下。旰木脾的升清作用必赖于本升发之气的制约。而胃的降浊作用必赖于胆本的下降之气制约,这样才能升降协调。如若肝胆之气失调定能影响脾胃发病。脾虽受肝的制约。但它对肝也有帮助。肝为刚脏,必赖脾供给血液养,才不会刚强太过,而遂其条达之性。肝脏所藏之血和所主之筋的营养,都来源于脾胃水谷的精微。如脾胃机能障碍,影响到小谷精微生化营血,肝脏失去营血的濡养时,即可发病。2.脾胃与肾的关系2脾胃与肾的关系: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肾主藏精。肾虽藏精,而精的来源在于脾胃。肾精必须有脾胃的滋养,才能生生不息。如果脾胃运化失职,不仅不能益气生血。而肾精的来源亦乏。脾胃与肾的关系较为复杂。一是土克水的问题。一是命火生脾土的问题。脾胃属土。肾属水。脾属湿土,胃属燥土。湿土不能制水。相反更灾能助水。只有燥土才能制水。要使肾水不泛滥成实,必须有充足的胃阳,否则胃阳不能制水,而水溢于肌肤发生水肿。当然一个水肿病的病机是很复杂的。这里只谈土与水的关系。其它方面的病机不一一赘述。肾病者。多为肾阳不足或寒湿之邪外袭。以致水不能化气而泛滥成病。脾胃有相克的关系。如果因脾阳不足而不能制水导致肾水泛滥。或肾水泛滥而因其阴邪太甚反侮脾土,这两种水肿病,治疗均宜以温阳为主。但因胃之泛滥或肾水泛滥而因其阴邪太甚反侮脾土。这两种水肿病。治疗均宜温阳健脾为主。但因胃之燥土之燥过甚,则又能灼伤肾阴,治疗应清阴胃之热,滋肾之明。包肾属水。肾中之水还色含有命火。因火生土,产生了“命火生脾土”少之说。唐容川云:“脾……不得命门之火以生土。则土寒而不化。食水虚赢。上虚而不运。不能升达津液,以奉心化血。渗灌诸经”。如临床上的五更泄就是命火不能生脾土的典型疾病。与妇科疾病关系最密切的是肝,脾、肾其它脏腑不再赘述。二、治疗妇科疾病要多从脾胃着手中医治病注重于整体观。治疗妇女疾病也应遵照这一原则。根据妇女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按照辨证施治的法则。进行调整或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治疗妇女疾病要多从脾胃着手。是我刚从事临床工作,跟随一位善于治疗妇科疾病的老中医。他治妇女病多是先采用健脾益气和胃的方法。认为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调治脾胃的生化功能,是治疗妇女许多疾病的重要措施。自己在临床上对一些比较复杂的病人。一时还辨不清是以某脏腑为主的疾病,总是先用调理脾胃的方法,都收了不同程度的疗效。三、病案举例:马××,女,17岁。临兆人,1984年8月主诉:月经先期量多,近半月两胁剧痛现病史:患者从初潮开始。月经先期。量多。小腹胀痛。平素感觉全身乏困。从未治疗过。半月前由于干重活,引起两胁剧痛,吸气时加重,不敢平卧。在当地服中药数剂胁痛未减,而发烧。家长怕怡误病情,特来兰求治。检查:心肺正常,肝脾不大,触两胁下有痛感,不敢深呼吸。舌质稍红,苔薄白,脉沉细而数。中医诊断:脾虚肝旺。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便以疏肝滋阴。方药:六君子汤加减二剂试治。党参15g白术12g炙草6g陈皮9桔梗6g白芍12g积壳9麦冬12g青皮6g。茯苓98服前二剂后两胁下痛好转,不再感觉发热。要求回家。带原方三剂以巩固其效。9月份来我校学习,诉月经来腹未痛,月经量基本正常。分析:根据患者两胁下剧痛,平素月经先期。小腹胀痛。本应以肝气不疏治疗。但结合她月经量多,全身乏困,苔薄。脉沉细,认为脾虚是本。肝气不疏是标。又根据《金医耍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主要用党参。白术。茯苓。炙草健脾益气,陈皮、青皮、枳壳疏肝和胃,白芍、麦冬平肝养阴,梗宝肺载药上行。全方有健脾益气,疏肝养阴之效。季××,女。38岁,已婚,兰州市某蔬菜门市部工人。75年10月主诉:头晕,全身困倦,白带多数年。现病史:患者近年来一直感到头晕。全身困倦,白带多,色白质清。无特殊气味。月经前小腹坠胀。腰痰困。白带增多。有时像月经,妇科检查:附件()宫颈Ⅱ糜烂,要求中医治疗。检检查:面色浮黄,Ⅱ”舌尖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中医诊断:脾虚湿盛带下佐治疗原则:以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为主,便以补肾固涩。方药:拟完带汤(《傅青主女科》)加减。白术12术10g山药12g党参12甘草6陈皮10白芍10g兔丝子10川断12柴胡10台乌6乌贼骨15g三付水煎服服药三付后。自觉全身诸证均有好转。白带明显减少,继续以原方加减共服十二剂,病愈。分析:患者长期在蔬菜门市部工作。经常接触潮湿之物,损伤脾气和脾阳,致使脾虚。脾阳不振,运化功能失常。所以出现头晕,全身困倦,白带增多等证,日久及肾,又现腰瘘困等,用党参,白术、山药、甘草扶正益气二术健脾燥湿,陈皮、白芍、柴胡、台乌疏肝鲜。理气升阳,兔丝子、川断补肾。乌贼骨困止带,全方主要以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为主,脾气健运,水湿被吸收或排出,脾的升清降浊功能正常。因此,全身症状随之好转。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83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