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低烧的治疗经验
年代:未知
医家:蒲辅周
开本:32开
来源:
印刷:铅印
病因为本,症状为标,急慢性病都要询问病因,审证求 因,“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正气为本,邪气为标,“邪 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这就将疾 病的内外因联系起来了,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风雨寒热, 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外感 发热病,必须分清是风、火、暑、湿、燥、寒以及温疫之杂 气、厉气为病。外感发热病,治疗失当,将息失宜,或体质 素虚,往往导致低烧,治疗可参考前外感热病。而不少低烧 病人,求因就是困难,病因不易问出。有的一拖几年。内伤 低烧病我本着“肝为罢极之本”,“阳气者,烦劳则张”,这个 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取得较满意的疗效。这两句《内经》原 文及我的体会:因患者不善于掌握劳逸结合,过度疲劳,中 气损伤,脾阳下陷,以致消化不好,营养不足,中气不固, 脾失健运,脾气不敛,虚热内生;肝喜条达,而易寒易热, 精神过度紧张,而致肝脾不和,亦能引起低烧。这样的低烧, 主要调理肝脾两脏。我治一病人年近七十,低烧八年,自诉 多开会或烦劳之后必然体温升高,静养不服药体温也能恢复 正常。由此可知“阳气者,烦劳则张”是有根据的。
图片正文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50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