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指甲之鉴别与炮制
年代:未知
医家:张赞臣
开本:32开
来源:上海中医研究所
印刷:铅印
人指甲,古称“爪甲”。用于医疗上的记载,最早见于 唐代《千金要方》。当时主要用于内服,后来由于临床经验 的发展,在外科、喉科、眼科等外用药方面,亦多配制采 用。 其性味甘咸无毒,具有拔毒、收敛、生肌之效。单味研 末,以治耳疳(耳流黄水),或配伍其他药物以治咽喉碎烂 之症(如成药锡类散中即有指甲配制),效果颇佳。 古时应用爪甲,往往指、趾不分,但根据临床应用,则 以指甲为优。但药肆收购指甲时,往往有趾甲混杂其中,殊 难识别。若用以下二法,真赝可以立辨。一以肉眼观察:指 甲质薄,明净而轻,正反面相差无多;而趾甲则质厚,粗糙 而重,细视之,分内外两层,内层更形粗糙,犹如角化之硬 皮。一以鼻嗅其气味:在煅制时,手指甲有焦毛气味,足趾 甲除毛发烧焦气味外,并另有一种秽臭之气,不堪入鼻。 指甲外用,多研粉以入散剂。但生者不易研粉,必须进 行煅炙,而煅制之法,必须讲究。盖因指甲易为火燃,如直 接用火煅制,往往易于焦枯而丧失药性,不堪入药。必须用 淘净黄沙,置于锅内,先行炒热,然后将指甲倾入,不时拌 炒,直至指甲色微黄而胀大发松时,即为煅成之候。此时取出候冷,筛去黄沙,既存其性,而又易于研细。
图片正文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25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