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依“五行相因”初探肝炎向慢性发展的病机
年代:未知
医家:康素琼
开本:16开
来源:
印刷:油印
“五行相因”学说,为赵献可先生在《医黄》中所提出。其云:“盖东方先生木,木者,生生之气,即火气,空中之火,附于木中,木郁则火亦郁于木中灸,不特此也,火郁则土亦郁,土郁则金亦郁,金郁则水亦郁,五行相因,自然之理,”理解《内经》“五都之发”乃由肝先病部,可进一步沙及牌、肺、心、肾向全身发展。病毒性肝炎,为现代一种常见的传染病,虽然是以肝脏为主要侵表的器官,乃系全身感染。临床上的慢性肝炎,系指临床现象与实验检查显著肝炎持续半年以上的病例,具有“虚实快杂”、“虚带相兼及“病在肝,不止于肝”等错综复杂的表现。要正确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现代病种,高不开中医的理法方药。为此,我们根据“多气多郁”为肝之特点,依“五行相因”学说,初步押讨病毒性肝光向慢性肝炎发展的病机。兹简介如下。
图片正文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210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