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第六讲 针灸“对穴”及其临床应用
年代:未知
医家:王居易
开本:32开
来源:密云县卫生局
印刷:铅印
一、 “对穴”的由来: 对穴:是指两个穴位组合后,在临床上对某一类疾病有 较好的调整、治疗作用的穴组。小 在针灸临床中,辩证、配穴、手法是取得疗效的三个重 要环节,在系统地学习了针灸之后,在实践中如何选择适宜 的穴位,灵活地配合对提高疗效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 穴”,就是我们在临床中总结的某些穴位组合后,产生了较 好的临床效果的经验。这些对穴、大多是古代经验的穴位组 合,也有的是我们临床中总结出来的。但都是我们通过临床 检验,证实确有效果的。 二“对穴”的特点: 1.配方简明:配方只用两个穴位,所治疾病不限一种, 而是广泛地适用于一类疾病,不是对症配穴,也不是对病配 穴,而是针对病机。 2.突出了穴位的特异性:由于只取两穴,所以必须精心 辩证,依据病机,选好对穴,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两个穴位的作用要相互加强,主次分明,一主一次, 次穴或是加强了主穴的作用,或是补充了主穴的不足、使两 穴相得相彰。 1到 三、对穴的理论根据: 1.脏腑相关:根据中医的脏象理论,脏腑之间存在着多 种形式的相互关系,机体发生病变,这种相互关系必然发生 异常,应用针刺调整有关脏腑、使其恢复正常。选择针对病 变脏腑的穴位就是主穴,配伍相关脏腑的穴位就是次穴,就 可以组成一个“对穴” 依据脏腑相关理论所组合的“对穴”,主要是治疗脏腑 疾患,内伤杂病。有调整气血,平衡五脏的作用、我们只介 绍常用的六对。
图片正文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80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