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出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案一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32开
来源: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患者王××,男性,35岁,高温作业工人,本院附属第一医 院病历号68900,1961年8月16日入院。 主诉:周期性每月发作全身出血性紫癜鼻衄,齿龈流血已一年。 现病史:患者因周期性出血曾在我院五次住院。 第一次入院 于1960年9月25日,因齿龈流血四天,皮肤出现散在瘀点二天入 院。当时体检:皮肤有散在瘀点,压之不退,肝脾不大。化验室 检查:血小板计数2万/立方毫米,其它尚在正常范围:骨髓呈增 生象,巨核细胞找到15个,有成熟障碍。经用激素泼尼松每日40 毫克,中药清营凉血之剂,10月12日出血症状控制,瘀点消失, 血小板增至98000/立方毫米出院,出院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 以后又因类似情况于1961年1月22日、2月23日及4月 23日先后四次入院,每次均用激素及中药治疗,但患者对药物似已 产生耐药性,每次必须输新鲜血液始能控制。在第三次入院时曾 作脾脏切除术,但症状仅缓解一月,以后其周期仍照常出现。本 次入院后即住入中医病房,此时患者已发现其发作之规律性,即每 至30天左右,其紫癜即大发,并伴有齿龈出血,鼻衄,乏力,腰 酸,头晕,偶有遗滑。 既往史:无化学药物接触史。1959年曾因面黄肌瘦乏力住第 八医院诊断为“贫血”,此外有胃病史9年,余无特殊。家属中 无类似病史。 体检:体温37℃,血压120/70毫米汞柱,神清,发育营养均 佳,在躯干及两下肢布满新鲜之出血点,压之不退。巩膜不黄, 全身淋巴腺不大,心肺阴性,腹平软,肝大肋下一指余,质软, 无压痛,脾已切除,肋脊角无叩痛,两下肢不肿,神经系(一)。 压脉带试验(一)。 化验检查:红血球308万,血色素10.2克,白血球9,500,血小 板48,000,出血时间1分半,凝血时间3分半,血块退缩良好,凝血 酶元时间100%。骨髓象:核细胞系列稍增生,巨核细胞极少结 合临床,提示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可能。 入院后见患者出血二天,色鲜量多,头晕乏力,腰腿酸楚, 夜寐不安,口鼻有内热感,四肢皮肤有出血点,脉细弦重按无力, 舌苔薄质淡胖,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以阴虚为主,阴虚则生内 热,逼迫妄行而血外溢,遵景岳“血动之由,惟火惟气”,治拟 滋阴凉血,清热止血法,用犀角地黄汤加减,并加用输血及激素,一 周后出血止,血止后仍用中药滋阴清热之剂以巩固疗效。但以后 每月中旬仍有较大量之鼻衄,齿龈出血,皮肤出血点,偶有大便出 血,在出血之同时,其血小板即由30万左右下降至14,000左右,在 出血前后均感乏力,头晕,腰膝酸软。大量出血时反感精神振作, 面部烘热升火,心悸,寐不安。以后又曾用玉女煎、六味丸加潜 阳药,人参白虎汤等,也不能阻断其周期,乃于1961年11月22日 举行病例讨论。 经以上病例讨论后,一致意见暂用滋阴潜阳法,佐以少量苦 寒泻火。治疗后有一个月出血减少,但出血周期仍照常发作,乃 于1962年1月4日请上海中医学院黄文东医师及华东医院夏仲方 医师再度举行病例讨论。 讨论之后,即用处方一,服后第一月未出血,但以后照 常发作,虽血量较减,但每次仍需输血。 以后又增用多个处方等,每改用一方,第一个月有 效,出血减少,但疗效仍不满意,周期发作并无改变。 1962年8 月17日查房发现患者每当出血周期将至时,其脉必转沉细,四肢 发冷,尤以下肢为甚,而面红升火失眠则加剧。 在姜主任指导下,每日用吞服以温肾阳兼固冲任,同时防其阳动太过,上方加减煎汤送服、以阴 配阳,一则作为监制,二则作为助其阳生阴长之用。服此 天,其出血周期来时 仅在两大腿有2~3点如芝麻大之瘀点,次日即隐没,他处未见出血,血小板也仅下降至4万,以后即升高。 患者自诉目前虽将临出血周期,但尚无以往出血前之口中内热、 心烦、失眠等情况,为发病二年来情况最佳、疗效最好之一次。 以后照原意在每当出血周期前十天给予原方配服,出血周期虽仍 有少量齿衄及瘀点,但不久即止,不必输血,患者于1962年10月9 日出院。出院后一月随访,患者出血周期至时有少量出血,持续 三天即止,未予输血。仍在门诊随访中。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182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