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肝胆管泥沙状结石)-病案一

年代:未知
医家:
开本:32开
来源:
印刷:铅印
向下滑动开始阅读
0积分 直接购买
开通会员
收 藏
分 享
患者陶X。女性,24岁,北京人。病历号52895,于1959年10月21日因右上腹疼痛间歇发作四年余而入我院外科。 患者于1955年7月突然发生右上腹持续性剧烈绞痛,阵发加重,放射至左右肩及右腰后背,伴有呕吐,吐出物为未消化之食物及黄水,大便色黄绿,尿色稍黄,无寒热及黄疽,服止痛片后逐渐缓解。56年曾有类似发作二次。57年则每日均发作,伴有恶寒发热。58年1月22日因剧痛难忍而入某医院住院,诊断为“胆囊炎”,而施行“胆摘除水,胆囊内有蚕豆大小之结石一块。次日发现引流管内无胆汁流出,并出现黄疽,再作手术引流,黄疸始退,于6月底痊愈出院。但至7月底又有右上上腹疼痛,伴寒战高烧,恶心呕吐,黄疸,尿红茶色,大便灰白等症,经用抗菌素而症状消失,以后于59年3月、5月、7月均曾有类似发作。 体检时发现面目稍黄,右上腹有胆囊手术切口疤痕,腹壁软,无压痛,肝大在右肋缘下1厘米,脾未触及,墨菲氏征及波阿氏征均阴性。肝功能检查:血胆红质总数1.35毫克%,黄疸指数15单位,麝浊11单位、麝絮(+)、脑絮(+)。 治疗经过:入院后,因患者有黄疸,时时发烧,食入作胀,恶心呕吐,胸痞不舒等。诊为“肝郁失疏湿热内阻”,治以清利湿热,疏肝和胃之剂。 黄疸稍减,一月后又复加重,迄今已一年三个月,黄疸始终持续不退,且有逐渐加深之势。曾请北医三院外科会诊,同意诊断为“肝胆管泥沙状结石,可能有胆汁性肝硬化”。建议手术治疗,但患者拒绝手术,在治疗过程中曾历用“胆敌”,毛莨外敷,明矾、乳清酸、硫酸镁、胰岛素、葡萄糖、肝精、复方胆检、维生素B12、硝石矾石散、青矾散,以及针刺、按摩等疗法,均无明显疗效。 在中医汤药方面,除清热利湿法(如茵陈蒿汤加减)外,曾用缓肝理脾之剂,最初精神食欲均好转,黄疸稍减,但以后又增高。 60年11月因劳累过甚,黄疸及诸症均渐加重,故请内科会诊讨论。会诊时情况:颜面黧黑,目深黄,有痤疮甚多,时有鼻衄,口千苦,不思饮,纳食不香,无恶心呕吐。心烦热,右胁痛,胸闷脘胀,大便每日一二次,溏薄,色较深,尿黄赤灼热、月经较迟,色黑,脉象沉细,左脉带淌,舌苔薄净,质略紫黯。血胆红质总量7..2毫克%,黄疽指数76单位,凡登白直接快速反应,白蛋白3.6克%,球蛋白3.6克,麝浊30单位,麝絮(+++),脑絮(+t+)、谷草转氨酶715单位,尿胆元弱阳性,胆红质阳性,尿胆素阳性,粪胆元及粪胆素均阳性。 予处方治疗。
图片正文
已跳转到上次的浏览位置,重新阅读请点击此处
Loading...
已阅读完所有内容
下一页
目录
目录
目录
购买服务

共计 182页
0积分 直接购买
积分余额:0
一次购买永久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阅读
开通会员
`
不少于6个字,最多200字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手机右上角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