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性胆道大出血
年代:未知
医家:高云甫,张昌乾
开本:16开
来源:九江地区人民医院
印刷:铅印
患者刘××、男性、23岁、住院号1048,1960年4月15日因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住院。自诉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向右肩及腰部放散,发作时仰卧屈膝或俯卧辗转于床,常有恶心、呕吐、吐出物为黄色胃内容,有发热及疲乏感觉,大小便通畅,无黑色大便,既往有右上腹部疼痛史。体检:呼吸25次/分、脉搏110次/分、血压105/70mmHg、体温39°C,呈重病容,贫血,巩膜黄疸。右上腹季肋下有压痛及紧张感,脾肝未触及。化验检查:血色素7.5克%,红血球250万/mm3,白血球7100/mm3,中性65%;血小板9万/mm3;大便潜血(一);黄疸指数40单位、凡登白氏直接、间接试验为(++)、麝香草酚浊度试验5单位、硫酸锌浊度试验8单位、胶体红试验(+)、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血清总蛋白5.65克,白蛋白3.12克,球蛋白2.53克;血清淀粉酶32单位。当晚患者吐出蛔虫一条后,症状即消失。但至4月20日上午,右上腹又阵发性疼痛加剧、伴有发热、贫血显著、大便黑色、高烧39°C。5月2日,右上腹持续疼痛,大量呕吐,其内容物为咖啡色血性物质约2000毫升,右季肋下压痛明显,可扪及鸭蛋大之肿物,随呼吸上下移动,体温38°C,脉搏、血压不易测到,面色苍白,呈昏迷状态,巩膜黄染,诊断为胆道出血,可能与胆道蛔虫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