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道中医团队 拍摄于:2017-06-10
授道中医团队 拍摄于:2017-06-10
授道中医团队 拍摄于:2017-06-10
授道中医团队 拍摄于:2017-06-10

米仔兰

拼音名
  Mǐ Zǎi Lán

英文名
  Flower of Chu-lan Tree

别名
  树兰、鱼子兰、千里香、兰花米、珠兰、木珠兰、碎米兰、而子兰、鱼骨木

拉丁名
  Aglaia odorata Lour.

性味
  辛;微温

药材基源
  为楝科植物米仔兰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glaia odorata Lou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米仔兰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4-7m。多分枝,幼嫩部分常被星状锈色鳞片。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5-12cm,叶轴有狭翅;小叶3-5,对生,倒卵形至长圆形,长2-7cm,宽1-3.5cm,先端钝,基部楔形,全缘,无毛。圆锥花序腋生;花杂性,雌雄异株;花萼5裂,裂片圆形;花瓣5,黄色,长圆形至近圆形,极香;雄蕊5,花丝合生成简,筒放花瓣略短,先端全缘;子房卵形,密被黄色粗毛,花柱极短,柱头有散生的星状鳞片。浆果卵形或近球形,径约1cm,幼时被散生的星状毛,后变无毛。种子有肉质假种皮。花期6-11月。

生态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湿润、肥沃的土壤和砂壤土林中,也常见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及云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能耐半荫,不耐寒,气温在25-28℃生长最适宜,低于5℃易受冻害。喜阳光充足,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酸性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扦插、高空压条繁殖。扦插繁殖,育苗移栽法:北方6-8月;南方四季均可扦插。剪取当年生木质化的枝条,长10-15cm。插床用土,以粗砂、泥炭等为宜。用大花盆或木箱为插床。插穗基部用50×10-6吲哚乙酸浸泡15h或用5×10-5萘乙酸浸19h或用(20-25)×10-6-吲哚乙酸浸泡12-24h后冲洗,扦插;亦可在扦插前将插穗放于B12溶液中蘸一下,取出,经1-2min进行扦插。插穗需插入土中2/3,插床要用塑料薄膜或玻璃片盖住,以保持床上有一定的温湿度,以温度25-28℃为宜,湿度95%,冬季室温保持在15℃。经2-3个月生根,成苗后盆栽或露地栽培。高空压条繁殖:春夏间选一至二年生,直径1cm左右枝条进行环剥,宽3-5mm,用苔藓或湿泥团将环剥部分包裹,再用塑料薄膜紧紧包扎,苔藓和泥土经常保持湿润。约经2-3个月待生根较多,部分木质化时,剪下盆栽。
  田间管理 幼苗宜遮荫,忌阳光曝晒,栽后1个月施含磷的液肥,以后再施1次磷肥水。夏季管理,中午前后忌阳光直射,清晨与傍晚各浇水1次。冬季管理,温室温度10-20℃以上,低于5℃易受冻害,晴天中午浇透水1次,以后每隔7-10d浇1次水;当叶面有积尘时,用水淋洗。寒冷天气用塑料薄膜连盆套住,在上、中部剪3-4个孔,以利通气。4月下旬出房,修剪换土,除去枯枝、病枝、弱枝、密枝,换盆时要除去支根和须根,开始选晴天搬出室外晒2-3h,但不能过夜。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煤烟病,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喷射,米仔兰炭疽病、米仔兰茎腐病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射。虫害有红蜘蛛、介壳虫,可用20%三氯杀螨醇液喷射。

性状
  性状鉴别 细枝灰白色至绿色,直径2-5mm,外表有浅沟织,并有突起的枝痕、叶痕及多数细小的疣状突起。干燥的小叶片长椭圆形,长2-6cm,先端钝,基部楔形而下延,无柄;上面有浅显的网脉,下面羽脉明显,叶缘稍反卷。薄革质,稍柔韧。

化学成分
  枝叶含三萜类成分米仔兰醇(aglaiol),米仔兰酮二醇(aglaiondiol),米仔兰三酸(aglaitriol)及其异构体和米仔兰酮(aglaione),并含生物碱:米仔兰碱(odorine),米仔兰酸碱(odorinol),以及苯并呋喃类化合物洛克米兰醇(rocaglaol),洛克米兰酰胺(rocaglamide),去甲基洛克米兰酰胺(desmethylrocaglamide)和洛克米兰酸甲酯(methyl rocaglate),另含一种嘧啶酮类化合物米仔兰啶(aglaidin)。

归经
  肺;胃;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湿;散瘀肿。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捣敷;或熬膏涂。

注意
  《四川中药志》: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
  1.《四川中药志》花:解郁宽中,催生,醒酒,清肺,醒头目,止烦渴。治胸膈胀满不适,噎膈初起,咳嗽及头昏。
  2.《广西药植名录》:枝叶:治跌打,疽疮。

摘录
  《中华本草》